其实就是兔毛收购站嫌麻烦,要是每个人拿个三五斤兔毛来都收的话,那他们不得忙死了呀,所以规定了一次至少超过一百斤的兔毛才收。
林文丽就是靠的这个,压低收购价,再高价卖给收购站,来挣钱的,如果她给每户人家养的兔子多了,人家把兔毛攒起来,或者几家人凑在一起去卖,那中间就没她的事了。
她当然不愿意。
“可不是嘛,而且您让咱们去学技术,咱们也学不会呀,又没技术又不识字,关键也不知道上哪儿去学啊!”
林夏禾的书就是在这个时候送到陈大年的手里的,有个成语怎么说来着,这就是雪中送炭啊!
这件事让陈大年充分意识到了林文丽就是个心胸狭小,自私自利的人,让她把持着村里的长毛兔养殖,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他决定,村里除了要办毛纺厂,还得弄个长毛兔培育养殖中心,专门培育品质优良的长毛兔兔苗,给村里人拿回去养,而且不限数量,只要你有这个能力,想要多少就养多少。
甚至不止是本村的,其他村的也行。
只不过本村的村民想要兔苗,可以先赊账,等兔子养大了,卖了兔毛再还钱,但外村人就不行了,想要兔苗,就得花真金白银来买。
最后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只要拿来的兔毛质量好,不掺水加其他杂物,无论数量多少,村里的毛纺厂都按照县兔毛收购站的价格收购。
陈大年亲自挑了几个上过几年学,识字有文化的年轻姑娘,让她们跟着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大队会计,开始自学长毛兔养殖技术。
同时,毛纺厂旧设备的引进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只是大伙儿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居然全村人都特别有默契地把这事瞒住了林文丽。
林文丽最近刚跌了个大跟头,小龙虾的生意就这样平白无故被人抢了,家里也没个安生,她妈娘家那边的人,还有林家这
边的人,见天儿就来闹。
还被林老太用各种手段从她手里挖了不少的钱出去。
她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关心村里边的事,因此村里干了这么一件大事,她居然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虽然看到了村里在河边占了一大块荒地像是在建什么,但也没有放在心上。
她还记得上辈子陈大年也想搞事业,想学人家弄个什么养猪场,也是这样轰轰烈烈地大搞基建,结果一场猪瘟,养的猪全死光
了,前期投入的钱也都打了水漂,村里元气大伤。
到后来就再也没有搞起什么像样的东西来了。
因此大石坝村虽然出了个了不起的民营企业家陈庆祥,但作为村长的陈大年,在上辈子是一辈子都没有做出过什么成绩来的。
林文丽根本就没把他放在心上。
小龙虾生意没得做了,她在村里的名声也变差了,陈庆祥也离她越来越远,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林夏禾要考大学了,所有的一切都失了控,事情好像越来越往上辈子的轨迹去发展了。
这兔毛的生意就成了她唯一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到了长毛兔的繁育时期,她跟往年一样,没日没夜地忙活,花费了许多精力培育出了很多小兔子,一心等着村里的人过来拿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