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禾最近一直在县城里,自行车也暂时用不上了,就还给了陈庆祥。
陈庆祥一边管着砖窑,一边管着建筑队,现在一天到晚两头跑的人换成是他了。
没几天下来,整个人晒得更是精赤黝黑,林夏禾都有点怀疑,要是晚上他不开口笑的话,站在那儿都没人看得见他。
陈庆祥小时候也是读了几年书就实在是念不下去了的,说起来他文化水平,比林夏禾还低,连小学都没毕业,也就是能认字的水平。
他看见林夏禾给他的那些书,一阵头皮发麻,想说他肯定是看不懂的,可是人家特地从外地找了寄过来,他不领情的话,未免太过分了。
只好硬着头皮收下。
为此,还特地悄悄地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字典回去,备着看书的时候遇上什么不认识的字可以查一查。
--
没想到他真的看起这些书来的时候,竟然没有觉得有多头疼,甚至觉得还挺有用的,有些在实际管理砖窑和建筑队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书上居然都有说,教他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
这些都是光靠他自己想的话,头发都薅光了也想不出来的。
难怪林夏禾非要他多看书,原来真的是有用啊!
陈庆祥到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多读书的好处,因此对林夏禾要考大学的事就更上心了,比林夏禾自己都还着急,天天催着她好好复习。
至于陈建民,收到林夏禾给他的书,自然是十分欢喜的。
就连村长也非常意外:“嘿嘿,夏禾那个丫头倒是真的有心了。”
这本书对他来说,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啊!
自从上次林夏禾跟他提了村里可以办个毛纺厂之后,他就上心了,这些天还真的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刚好他一个亲戚跟县毛纺厂的领导七拐八弯地能有点关系,就被他搭上了这条线。
打听到了正好毛纺厂前些日子新上了一条生产线,有一批旧设备要淘汰掉。
这批旧设备虽然技术有点落后,但还是能够使用的,如果他要的话,可以低价买过来,操作也很简单,找个头脑稍微灵活点的,稍微学一学就能学会了。
县毛纺厂答应了,如果大石坝村买了他们的这批旧设备,他们可以安排一个工程师上门指导安装,再提供生产培训,保证为大石坝村培养
出能够正常操作机器的人才。
这么好的机会,陈大年当然不愿意错过,当即就决定要把这批设备买下来。
他还找会计算过一笔账,就算是用旧设备,其实他们的产品还是有优势的。
跟县毛纺厂这种国营单位不一样,毛纺厂养着大批的工人和行政干部,实际上算起来成本比他们高多了,而且他们的利润还要上缴国家。
大石坝村就不一样了,他们是生产多少,就实打实地能挣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