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也并不影响林夏禾口绽莲花,滔滔不绝地向周围的人介绍野鸭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做法。
“这野鸭蛋啊,炒韭菜、炒木耳都好吃,要是不急着吃的话,腌成咸鸭蛋最好,红心流油啊,用筷子头蘸一点,那叫一个香。”
本来没打算要买鸭蛋的人听她这么一说,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那给我来十个吧!”
刚开始那大娘索性一口气要了二十个。
林夏禾的那两篮子野鸭蛋,小半天的功夫,就全都卖完了。
因为林夏禾的阶梯定价,几乎就没有人买十个以下的,都觉得不划算。
到最后连林夏禾带出来的那个鸡蛋,也被人给顺手买走了,期间遇上了收税员来收税,她大大方方地给了五毛钱,然后收税员拿出一个印章,在她手背上盖了个印子。
这是已经交过税的标记,市场上的小摊位来来去去的,收税员也不一定能记得谁收过谁没收过,但是把这印子一露出来,那就明明白白了。
卖完鸭蛋,林夏禾就拎起空篮子准备在县城里好好逛逛。
这原身平时极少来县城,以至于她对县城的印象也很模糊,今天好不容易来一趟,总得把情况给摸熟了。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因为在原身的记忆里,县城代表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繁华,对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原身来说,县城的人不管是吃穿住行,都比农村人要高级。
那是一种无限向往却又求之不得的生活。
可是如今县城的模样看在林夏禾的眼中,却是房屋低矮、破旧,道路狭窄、脏污,路上行人的衣着虽然比农村人要体面一些,但总体也脱不了黑、蓝、灰三个颜色。
非要她形容的话,也就是贫穷、落后吧!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林夏禾刚刚在不到两个小时之内,就卖出了近两百个鸭蛋,可见人民群众被长久压抑的购买欲一旦放开,消费能力还是很惊人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经营了。
虽然贫穷落后,但也有一种百废待兴的蓄势待发。
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吃食的生意,总是少不了的。
以前不允许私人做买卖,国营饭店一统天下,现在放开了以后,有不少头脑灵活的人已经开始做这门生意了。
街头巷尾的各种小吃摊档就是证明。
--
林夏禾转了一圈,发现卖熟食的比较多,大多数做法都比较简单,以能填饱肚子为目标,味道看起来应该也就一般般吧!
以林夏禾上辈子见多识广的眼光,要是能做出后世一些风靡大街小巷的美食,倒也是一条谋生的好路子,只可惜她手艺实在是不行,只能想想罢了。
林夏禾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一个卖大骨汤面的摊位前站了很久了,卖汤面的大嫂热情地招呼她:“妹子,要来碗热汤面不?三毛钱一碗。”
三毛钱真的不贵,林夏禾今天光卖野鸭蛋就挣了二十五块多,就算掏出三毛钱吃碗面,也还剩下二十五块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