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正
虽然感念芝娘专程赶来通报消息,但杨炯并不看重这个消息的价值。
官军剿匪,天经地义。偶尔无聊遐想时,杨炯还替官府捉急。尼玛,老子都把衡山县的地主老财抢了个遍,你们作为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言人,咋还不出来管管?还要不要官府的权威了?还有没有阶级觉悟了?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杨炯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躲避,或者逃避。一开始定下发饷的规矩,不仅仅是维系队伍士气的需要,更是一种生存风格的昭示。从屠夫,到护院,为了杨西施,杨炯不得不委曲求全,低声下气。但是,这并不是杨炯的风格。大丈夫立身处世,不说横行天下,至少也要恣意挥洒吧!所以,当初落草为寇时,潜意识就告诉杨炯,虽然风险高了,但从此自由了,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活了!
闫知县要剿匪安民,那就来吧!
秦知府要斩草除根,那就来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就痛痛快快干一仗,让输赢来决定——是生存,还是死亡!
简单直接粗暴,这才是杨炯想要的。
杨炯扔下芝娘,打着赤脚,披着头发,大踏步往营寨走。亲兵们捧着鞋袜、盔甲、一双斧头,亦步亦趋地跟着。
到了中军帐篷,杨炯传令小旗官以上入帐议事。几声鼓响,一阵跑动,不到片刻,大帐里便聚满了人。
对于这个集合速度,杨炯还是基本肯定的。看来,经过几个月的不断训练和大力整治,大伙的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有了明显的提高。几十号人,把大帐挤得满满当当,却没半点喧哗。一个个左臂压着头盔,右手按在刀把上,神情肃穆,站得笔直,胸膛也挺得高高了。
有那么一点意思了!看着一双双直视自
己的眼睛,杨炯渐渐找到了一些熟悉的感觉。
根据实践与思考,在杨炯看来,进退有度、行动有节,任何时候都绝对服从、任何时候都严守纪律,能做到这些,基本上算是一支合格的武装集团了。哪怕没有什么大发展,但至少一般的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胜可知不可为。能不能打胜仗,这个说不准,但至少,不会输得莫名其妙、输得一塌糊涂、输得再无回天之力。好比后世的红色军队,也不是没打过败仗,但人家从建军开始,就一直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生生把纪律意识刻进了传统,这才有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辉煌历史。
杨炯没有急着说话,而是用眼睛慢慢扫过队伍,大伙把胸脯挺得更高了。这是带队伍的小技巧。指挥官要洞悉人性,要善于驾驭和利用军心士气。在大众面前,一举一动都是有讲究的。这个环视,就是告诉大伙:我在看着你,我在看着你们每一个人!这是给大伙一种被重视、被关注的心理暗示。这样
,大伙才会更认真听,而且形成庄重严肃的整体氛围。
杨炯一袭白衣、长发披散、魁梧挺拔,更是赤果果地彰显了等级差距和等级压迫。
“召集大家,有事安排。过些日子,官府可能会来进剿!”杨炯语气平和淡然,冲淡了官府进剿的危险性,加之长时间对纪律的强调,大伙此刻只是相互看了看,或用咨询的眼神看向杨炯。总之,听闻官府即将进剿,虎山贼寇没有出现喧哗和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