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红楼王夫人14

女配爱平淡 养心殿 4663 字 8个月前

贾芸自从得了王夫人的赏识,家里日子过得好多了,生活也有了奔头,不仅在大观园园里承接差事,王夫人有些事儿也会交给他办。

贾宝玉在王夫人那儿看到贾芸,俩人也说得上话了。

宝玉还叫芸儿闲了的时候可以去找他。

宝玉虽然比贾芸还小着三四岁却是叔叔辈儿的,贾芸是侄子,恭恭敬敬的去找宝玉,两三次才见得到,宝玉有的时候出府去了北静王府,或者是会其他朋友。

等贾芸按约去找了宝玉终于见到之后,发现这个宝叔有点不太一样,跟他只说些没要紧的话。

比如说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志,谁家的酒席丰盛,谁家有奇货,谁家有异物。

贾芸只能顺着他说,过一会儿贾宝玉懒懒的似是累了,贾芸起身告辞,宝玉也不多留。

贾宝玉是个富贵闲人,和贾芸这个为生计奔波的人思维不同,想的事也不同,两人话也说不太到一起去,很难成为朋友。

贾芸却不想错过和这位宝叔相交的机会,便想着送宝玉一些什么雅物,也不枉相交。

后来贾芸找到两盆品相好,开正艳的白海棠送过去。那时园子里的姊妹刚好起了诗社,还专门为这白海棠咏叹了一回,这是后话了。

端午当天下午,府中快下钥的时候,上房这边又有人回说,“后廊上的小芸大爷来了。”

王夫人说:“请进来。”

贾芸走进来:“请太太的安。”

王夫人请他坐下,贾芸谢了坐,丫鬟也都上了茶,说了几句家常闲话。

王夫人才问:“怎么样了?”

贾芸正色说:“都办妥了,我已经照着太太的吩咐,京城附近的收容所,有收养孤儿寡妇的庵堂庙宇,都派了衣裳和吃食,女人多的地方还派了织机,每人发放了绣线,无家可归的孤儿寡妇们能过一个好节了。而且勤快的日后也能织布刺绣,卖钱有个营生,她们对捐献这些的太太感恩戴德……”

王夫人听着点了点头。

贾芸有些犹豫,说:“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白……”

王夫人:“什么不明白?”

贾芸:“我有点不明白,太太做这些好事,为什么不留下姓名,让他们知道该感激谁也好啊。”

王夫人说:“没有那个必要,我做这样的事只为了积德积福,自己心里面过得去就好,没有必要去搏别人的感激。”

何况什么事情以贾府的名义就要复杂化了,还不如匿名捐赠来的方便。

几次接触下来,王夫人觉得贾芸品性不错,便把这类慈善事儿就交给他去办。

每年交给别人时,她不是不知道他们有拿回扣,这都成了贾府下人办事的惯例了。

只因自己出不去,又不打算张扬,所以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叫她的心思白费就好。

贾芸办事果然很妥帖,脑子又灵活,他花了多少银子都记得清清楚楚,买了什么东西都先拿了样品给她过目再送出去。

还和人订了一批小型的手摇织机,还让他的母亲亲自去给人做示范,教他们怎么用着这个纺布。

这样,就算以后没人接济,那些有了手艺和工具的人也能勉强糊口。

贾芸本就心地善良,心中有侠义,比起之前的那些买办差事,这件事情他更为上心。

就算王夫人不说,贾芸也知道,把这样的事情交给他办,王夫人对他十分信任。

往年都是交给十分信任的陪房的,他更要把事儿变办得漂漂亮亮。

贾府公中自然没有银子去布施穷人的,但是王夫人有私产,有嫁妆,有体己银子。

这府中每个主子几乎都有自己的一笔钱,多少而已。特别是嫁进来的媳妇儿都有嫁妆,管家时间越长,体己银子就越多。

贾母的体己应该是最多的,随后就是王夫人。

她守着大把的银子也没有什么用,也不想拿自己的腰包去填补贾家公中那个无底洞。

所以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便派人出去撒银子做善事。

当然,不会直接给钱。都是把银子换成衣食,分发出去。

从她来就开始这样做,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

都是匿名捐赠的,不准人透露她。

既然她投身在贾府这繁华富贵乡,暂时不用愁生计吃穿,便出一些银子撒给穷人,权当买自己安心。

何况,若赶上抄家,这些有记录在案的她也一分留不住,更没有匿藏起来的必要,所以大把的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花起来一点儿也不心疼。

贾芸不知道她的心思,就像是之前被派出去办事的那些陪房一样,都认为太太吃斋念佛,为人也像菩萨一样,大把的花自己的钱帮助穷人,还不留下姓名,当真高风亮节,无人能比。

王夫人在贾芸心中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

这天,贾府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忠顺王府的内长官。

贾府和忠顺王府没有交情,更没有往来,一听说王府的内官来了,贾政不明就里,还得亲自相迎。

长官来了之后也不客气,便开门见山,甚至有些咄咄逼人,说要找贵府的公子问一件事情。

他们家养的戏子琪官儿,名叫蒋玉涵的不见了,听京城的人都说,令公子贾宝玉和那琪官儿要好,所以他便来贾府上要人。

又说,府上不比别家,不好善入索取,所以才特地找了贾公这个主人说明情况,请他们尽快把人交出来。说得贾政额上冷汗津津。

这位内官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不是他们家,而是再普通一点的人家,忠顺王府直接就派人上门搜查了。

贾政只不过是个员外郎,就算算王子腾,京营节度使的品级也都比王府低。

忠顺王府他惹不起,何况忠顺王是当今皇上的忠实拥趸,是新贵,也是有名的高傲跋扈,不给人面子。

贾政真是一点都不知道贾宝玉什么时候惹上了这样的人。

其实之前薛蟠请客吃酒,世交冯紫英还席,贾宝玉和几个世交的公子们一起的时候,认识了蒋玉涵。

他虽然是戏子出身,却长相清丽脱俗,谈吐文雅,宝玉一见他,就一见如故,引为知交。

宝玉送给他玉钰的扇坠,两人还背着人交换了各自的汗巾子。

宝玉被叫来了之后,一开始还装傻狡辩,说不认得什么琪官儿。

忠顺王府的长官冷笑着说:“既然如此,那琪官儿的大红汗巾子怎么在公子的腰间?”

贾政一愣,看向贾宝玉的腰间,果然挂着一条大红汗巾子。

忠顺王府的长官说:“这是前儿茜香国女王进贡,北静王爷赐给琪官儿的,他又给了你,我没说错吧?”

贾政怒斥他:“孽障!还不说实话!”

贾宝玉听那人能说的这么细致,父亲又发了怒,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了,就勉强说出了琪官儿在京郊哪个庄子买房置地的事情。

长官得了消息立刻便动身去找,走前还说:“如果找不到,下官便还回来找贾公子要人。”

贾政急急忙忙的跟在后头送人出门,让贾宝玉别走,回来再仔细找他算账。

这位忠顺王府的长官来过,虽然只是寥寥几语,却在贾政心中掀起狂涛巨浪。

忠顺亲王位居一等亲王,很得当今皇帝信任。

这位王府的内长官,一个太监,与他国公府的当家人说话都冷笑连连,显然忠顺王府对他们贾家没有半点好感。

忠顺王府的戏子在忠顺王和北静王之间摇摆不定,或者说已经投靠了北静王,不然怎会得了北静王的汗巾子。

而贾宝玉竟然牵连其中,在其中扮演了角色。

如果因为忠顺王索要蒋玉涵出了事,两个王府为了争一个戏子结了仇,便无人可以解救贾府,这简直就是祸及家族。

今天上午的时候刚发生了一件让贾政不快的事,之前家里来了客人,贾政叫人去叫宝玉,他就磨磨唧唧,过了好久才来,全程也毫无谈吐,没有给贾政争面子,让贾政很生气。

这涉及到贾家的教养和面子问题,就是护着孩子的贾母,也认为孩子淘气归淘气,但是在外人面前如果不给家人争脸面,失了礼仪,那是万不能原谅的。

贾政又想起宝玉明明充满灵性,全族子弟之中也没有他这个机灵劲儿。本来贾政对他寄予厚望,可是他偏偏不务正业,平时不爱读书,不识事体,如此顽劣,让他彻底失望。

而且现在祸越闯越大,如此下去,他这个做老子的也要兜不住了,还要祸及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