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可不想再闹一出金钏跳井的事故来,直接把她指派给贾环了。
贾环自是高兴得很!金钏儿可是太太跟前得用的大丫鬟,平时对他都爱搭不理的,最是刁蛮。
如今太太竟然把她给自己做使唤丫头,看不起他的人落在他手里,到时让贾环过足了少爷的瘾。
金钏刚来就被他支使个不住,一会儿让端茶,一会儿让倒水的,明明能够一次拿完的东西也偏要使唤两三次,折腾了金钏半天不得闲。
金钏自然十分委屈,悄悄的哭,跟家里说让她妈去求求太太,再让她回去。
金父和金母是不敢反驳王夫人的决定的,做奴才的,什么时候有挑主子的权利了。
何况就算是给王夫人说了,也未必能答应,他们的老脸也要丢没了。两人悄悄的商量,怎么金钏一直在太太身边,却突然给三爷了,必是有缘故的。
玉钏回来家里,悄悄的跟父母说明了太太为何不支走别人,偏偏支走了金钏之后。
金家父母更加不会去帮金钏说情了,让她安份侍候三爷吧,往后若不想留三爷那,他们再去太太面前讨情放她出来。
金钏自己做事不注意避嫌,偏要和太太的心头肉闹。
亏得太太只是把她调配给环三爷给以警告,如果直接撵出去,他们也得受着,几辈子的老脸也要丢没了。
金钏儿听了这话,也不敢再哭了。在里面总比到外面去强,如果真的最后太太不耐烦,被撵出去,那她才是走投无路呢。
王夫人四个大丫头里面,彩云是和贾欢要好的。
如今太太抬举贾环,把自己的大丫头给了他,给的不是跟他关系更近的彩云,反倒是金钏,让金钏和彩云的关系反倒变得尴尬起来。
王夫人既然和薛姨妈说过要给宝钗相看人家,就没有打算说虚话,再出门参加宴席应酬的时候,她就放出话去,要给外甥女寻亲相看。
迎春比宝钗大一岁,今年十六了,若以后落到那个中山狼孙绍祖手里,那真是有命也难逃。
王夫人把三春都当自己的女儿养的,怎愿意她受这样的磋磨。
趁着现在离贾赦相中孙绍祖还有两三年的时间,王夫人问邢夫人是否要开始给迎春挑选婆家。
邢夫人说:“迎春还小呢。”
王夫人说:“看好了合适的人家,过两三年再办也是有的。”
其实现今在迎春这个年纪就成婚的也有很多了,不算小了。
只不过迎春是个庶女,邢夫人又是续弦。人都放王夫人这边养了,贾赦正好乐得撒手,一概不在女儿身上用心思。
于是她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十分容易被人忽视。
王夫人虽然对她有教养之责,到底是个婶母,人生大事无法越过她父母那边。
邢夫人其实也做不得主,所以只能借口搪塞王夫人。
王夫人也知道邢夫人尴尬人的情况,等着她回去问贾赦。
过了几天,王夫人等来了邢夫人代为传达的的贾赦的信儿。
贾赦的意思说,他们这样的人家,大女儿已经成了宫里的娘娘了,二女儿也不能低嫁了,若是有这样的好人家,就让王夫人做主了。
王夫人听到这话很是无奈,迎春这样的性子,贾赦想让她入宫或是入王府,难道是想几天就折磨死她不成?
当天晚饭的时候,王夫人跟贾政说,“大老爷也该踏实点儿了,寻亲事又不是卖女儿,最重要的是能让迎春将来过得好。大老爷想要富贵前程,他自己怎么不去争?怎么不让琏儿去争?咱们国公府的门第,子孙若是上进,岂不是更容易出人头地,何必要为难这样一个忠厚老实到过分的姑娘?”
迎春在贾府之中诨名是二木头,谁不知道她木讷老实,当主子小姐的,连自己屋里的奶嬷嬷和丫头们都摆不平呢,贾府几代下来可从来没出过这样性子的小姐。
贾赦竟然指望着这个女儿去联姻帮他挣好前程,岂不是痴人说梦。
贾政见王夫人头一次发脾气说了这样一大堆,而且这火气还是冲着大伯哥贾赦去的。
他连忙安抚,让王夫人别激动。
贾政说他亲自去问问大哥究竟是什么意思,就怕王夫人一个冲动,不管不顾,自己问到贾赦脸上去,到时候乐子可就大了。
贾政去问贾赦:迎春的婚事究竟让不让他们做叔叔婶子的管,还是打算自己全权相看。
当然,贾政和贾赦说话的时候,不会像王夫人说的那么不客气,但话中的意思也都透露了出来。
贾政自从上次在猜谜后和王夫人交心说起为了子孙后代置办祭田之后,便对俗物的事情上也上了些心,多了几分热情。
不像之前那样只顾自己潇洒,对于家里的俗物琐事能不管就不管。
贾赦品了品贾政对他说的那些话,有些不是滋味儿。
这样一来,好像是他们做叔叔做婶娘的,比他这个亲爹更关心女儿一样。
事实上也是如此。
贾赦多年来抑郁不得志,只顾自己吃喝玩乐,闷在府里面也不出去。
什么时候管过女儿了?
就是他娶的夫人也没管过这个庶女。
迎春从小到大还是王夫人管的多。
贾政也不管女儿们的事,也比贾赦强些,至少孩子们都长在他眼皮底下。
贾赦虽荒唐了一点,有些事情他还是看得通透的。
比如说王夫人能够主动提起为迎春相看,这是好事儿。
因为贾母已经是享天年的年纪了,几乎不怎么出去应酬。
邢夫人的身份不够,虽然有品级,谁又把她当回事儿了。邢夫人人缘也不行,做人失败。
所以要想给迎春相看到好人家,还得靠王夫人。
贾赦就说了些软话给贾政,说就让弟妹先代为去寻吧。
王夫人也没打算直接给迎春定亲,到时候若是真的过得不好了,还是要遭埋怨。
她慢慢看着,然后列出了几个觉得都不错,很匹配迎春的给贾赦,让他们自己选去。
这个时候,贾家正是风光的时候,元春刚刚省亲,一听说二姑娘也到了相看人家的年纪了,说是一家女百家求也不为过。
正是挑女婿的好时候,因为选择多呀!
可惜的是只有迎春和宝钗比较适龄,剩下的探春和惜春都还太小了,没到挑女婿的时候,不然王夫人恨不得把她们都给定下来。
后来,贾赦在王夫人所列的几个人选当中,选了一家侯门次子,这已经是王夫人精挑细选之后,列出人选当中门第最高的了。
对方是关姓,今年十八,已经中了举人,从小一心读书上进,对其他事一概不闻不问,颇有些呆气。
不过人长得很端方,性格更是端正厚道。
两家的大家长互相相看了孩子后,都很满意,给他们先定了亲。
因为贾家想多留女儿两年,不急着出阁,便先把婚事儿定下来。
迎春十六岁定了亲,十八九岁的时候嫁过去。
姑娘还能在家中再享几年的福。
王夫人也挺满意的,她中意的也是这个,这小子人品端方厚道,有君子之风。
就算以后变了些,也出不了大褶子。
哪怕他这端方厚道都是装给外人看的呢,这类人有些像贾政,也最在意名声。
等到日后贾家真出了事儿,不至于让迎春马上就受到冷待。甚至可能为了展现家风,更会厚待迎春。
其实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不是谁能够控制的。
等到贾家真的出事抄家,姻亲们什么态度都有可能。
就要看迎春的造化了。
王夫人心里想,迎春挑夫婿的事儿,她也只能帮到这儿了,日子是迎春日后自己过的。
迎春这边都定下来了,薛姨妈却对给宝钗挑选的青年才俊没有看中的,似乎总有不足之处。
王夫人也没多说什么,宝钗有母亲在,婚事自然应由她母亲拿主意。
薛家那边,薛姨妈其实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会问过宝钗的意见,宝钗是她不可缺少的臂膀。
王夫人挑选的那些青年才俊,私下里只有母女两个在的时候,薛夫人都和宝钗商量过。
虽然这种事情和未出嫁的女儿商量是不太妥当,不过,薛姨妈也没有别人能够商量了,又想着宝钗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事关她的终身,不和她商量,还能和谁商量?
宝钗就算是不好意思,也只能强忍着听了。
薛姨妈的意思是没有一个门第能够比得上贾府的。
那是自然的,薛家是皇商之家。高门大户有官爵在身的人家,哪个愿意与商家联姻?
贾宝玉的确是薛夫人能找到的最好的了,还有王夫人这个亲姐妹的便利。
薛宝钗很聪明,她看着姨妈给她挑的这些人,的确是配得上她家的,也都用了心的。
宝钗就跟母亲说,“看样子姨妈真的是存心要给我找个婆家。”
明摆着的,王夫人看不上宝钗作为她的儿媳妇的人选。
以薛姨妈的意思,那就再等等。反正宝玉还小,也没定亲呢,结果如何还不一定呢。
宝玉的姊妹们,自从搬进园子中之后,自然更快活了。
王夫人觉得迎春既然定了亲,也不好再这么天真无忧的养着。让王熙凤管家的时候带一带迎春,也不要求倾囊相授,哪怕迎春能学到王熙凤的一星半点儿,十分之一,这日后在婆家里面,遇事也能够拿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