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说:“不知道老爷回来,不然我就不出去了。这帮小丫头们越来越没规矩,也不知道回报一声。”
贾政说道:“你和姨太太多年不见,如今能够常走动往来也是好的,不必为了我怠慢了薛家姨太太。”
相敬如宾的寒暄过后,王夫人对于要给薛蟠和宝玉找西席先生的事儿说了。
贾政果然对薛蟠要找专门的先生没有任何异议,薛家不缺银子,愿意让孩子一对一教学,自然比在族学中还好。
说到宝玉的时候,贾政就不由得冷哼起来,觉得给宝玉找什么老师他都是那样顽劣,简直是浪费别人的时间。
王夫人不跟他辩这个,既然有老师愿意上门,贾家付了束脩,自然是双方你情我愿的。
先生肯来主要也是为了要赚这份银子,哪那么多有大情怀者,非要教出个状元不可。
王夫人对贾宝玉的要求不高,不指望着他能科举出世光耀门楣,只是在该学习的时候多学学知识,总比白白抛废了时光,只会和人学吃喝玩乐要好吧。
贾政一向觉得他理论是最对的,多说根本无益。
在他心里觉得王夫人还和以前一样,与贾母同样过度溺爱宝玉,这也是他管教宝玉的一大障碍。
王夫人猜着他的心思,说:“老爷想怎么管教儿子,我再也不护着的,还请你给他请一个严厉一些的先生,就是多教他一些道理也好,只别叫老太太多操心就好。”
贾政听王夫人这次似乎下了狠心,要给贾宝玉找厉害些先生,说要考虑考虑什么人合适。
对于贾雨村,王夫人觉得有必要给贾政提个醒儿,别真的过分信任他,最后反倒被他给卖了。
原著中贾家抄家的时候,现场带兵来查抄的就有贾雨村一个。
人人都知道贾雨村是靠着贾家上去的,既然能做到这一点,定然是背叛旧主了。
原本的王夫人不知道他们外边的事儿,原著中也没有细致表现,贾雨村在贾家败落中扮演的角色只能靠猜测。
她暂时没有别的证据,只得由薛蟠的案子入手提起来。
王夫人说对贾雨村的动机和人品有怀疑,让老爷好好考察一下,再给予信任。
贾政说:“夫人这是从哪儿听来的?”
王夫人:“蟠儿这件案子有感而发罢了。”
王夫人说觉得贾雨村对薛蟠这个案子很有独善其身的意味。
贾政这才知道王夫人对贾雨村判的薛蟠案并不满意。
贾政问:“那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判案呢?”
王夫人自然知道贾政这么问是带着气的,这次本来就是她娘家这边的亲戚出的事儿。
贾政已经让人遮掩,该尽的义务已经尽到了。
没想到王夫人还挑三拣四,说人家应天府尹案子判的不好。
王家对女儿的教育不如贾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没读过什么书,只识得些许字,不做睁眼瞎罢了。不像是贾家给女孩儿也请了先生教导读书学诗。
也因此,贾政觉得和这位夫人没什么共同语言,造就了他们平平淡淡的夫妻关系。
若是曾经的王夫人听到他这么问,就算明知道案子判的糊涂,但被问起要如何判,必然也要被问哑了。
现在的她却不紧不慢地说:“要我来断也容易,纵容行凶,这必然是要判实的,只不过堂官可以在量刑上面酌情加减。若真想帮忙遮掩过去,不会没有办法,或判轻一些,或者适用哪一项给予减刑。
“我是没读过历法的,不知道各条法令的细节。
“可那贾雨村也不是第一天做官,难道他会不懂?
“现如今竟判说蟠儿已经死了,就胡乱定结了案子,还不是想着日后事发,也跟他无甘?”
贾政倒是没想到王夫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细想之下,果真有些道理。
也只有像王夫人说的那样判案才是真的把案子了结,据实判了罪再想法子减刑,才不留人把柄祸端。
王夫人看他若有所思,这是听进去了,说:“案子既然已经定了,我在这儿也不过是事后白说说罢了。只是想到老爷难得有看得上眼的人才,对这个贾雨村也寄予厚望,不想你日后失望,不过白提醒一句罢了。
“再有才能,也要多考察打听一下其人品,不然这样的糊涂官司多了,日后也连累老爷名声。”
贾雨村的职位是贾家给活动来的,这明眼人都知道。
贾雨村攀附上了荣国府,到时候贾雨村出问题,也会让人笑话贾政的眼光。
贾政最在意的就是他清正的名声,一听这话哪有不在意的,“还是夫人想的周到。”
于是让人去打听贾雨村之前因什么事情被贬官,上司对他的评价如何,还有在当地的官声如何。
一个人的本性如何,相处久了,别人自是看得出来。
之前贾雨村能说会道,贾政听了他的一人之言就引为知己了,哪想着去调查这么多。
自从薛家来了之后,每日饭后或晚上薛姨妈常来走动,王夫人多了个聊天的伙伴。
宝钗与黛玉,迎春等姊妹在一起,或看书下棋或做针线,也十分快乐。
宝钗自从到了荣国府,因为她美丽端庄,行为豁达,入境随俗,不像林黛玉那样清高自负,所以深得下人们的喜爱,就是那些小丫头们也爱跟她说笑。
且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儿,似乎和王夫人的关系更进一层,黛玉就曾看到宝钗常在她之前就来到王夫人房里,陪在姨妈身边。
黛玉心中有些不忿,宝钗还不知,或者是知道却不表现出来。
贾宝玉天性就爱和女孩儿厮混,不论是林妹妹还是宝姐姐,他都待如亲姊妹一般,不分亲疏远近,他也看不出来。
林黛玉就住在王夫人院子后的小抱厦里面,和三春姐妹凑趣儿同住,宝钗竟比她还早,林黛玉觉得宝钗根本就是故意的。
林黛玉在去年就搬出了贾母的屋子,因为当时王夫人提出两个孩子眼看日渐长大了,不适合继续一起跟祖母居住。
古人说男女七岁不同席,那时宝玉十岁了,若放在一起养,怕日后对黛玉名声有碍,所以提出把宝玉迁出来。
贾母本来是不想让人迁出去的,她最喜欢的这两个孩子,恨不得时时刻刻跟在她眼前才好,可是王夫人提到了林黛玉的名声,她也不能不顾及。
何况宝玉自打生下来在祖母面前养了十年了,他的母亲第一次开口要把宝玉迁出去,还有理有据,贾母不能不当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