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红颜祸水16

女配爱平淡 养心殿 6542 字 8个月前

她心里便打起了鬼主意。

伯邑考见到妲己回应他,很高兴。大王那边的惊呼却打断了他的思绪。

大王大叫:“哎呀,怎么回事儿?它怎么不听使唤了?快来救孤王,快点儿来救我!”

没有人指挥,那七香车竟然原地乱转了起来,显然是失灵了。

这车转来转去,把大王甩来甩去之后,终于翻车了才停下来,大王被甩出去跌在地上,“哎呦!”

“大王!”

“大王您怎么样啊?”

所有人都凑上来嘘寒问暖,妲己和王后也从座位上走下来。

众人都围着大王看他是否有事。

杨贵妃怒斥道:“大胆伯邑考!你这分明是作弄大王!”

纣王狠摔了一下,摔得他腰腿疼痛:“伯邑考!这七香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孤王看你不像是来给你爹求情的,而像是刺杀孤王的!来呀,把他给我拖出去斩了!”

伯邑考大惊失色:“大王饶命!”

杨贵妃脸上现出得意之色。

妲己说到:“且慢。大王,伯邑考他是个有名的孝子,如今西伯侯还在牢里,他又怎么有胆子行刺大王呢?依臣妾看,这只是个意外。而且,伯邑考以琴艺著称,大王又很喜欢歌舞声乐之色,如果把他杀了,那么优美的轻歌妙韵岂不是会成为绝响?”

大王果然听得进去妲己的劝谏,“那依美人看,该怎么办呢?”

妲己说,“不如让他把他的琴音倾囊相授,教给臣妾。臣妾然后就可以为大王抚琴了。”

她怕纣王不同意,又补充了一句:“鹿台快要建成了,大王不是想宴请文武百官,共襄盛举吗。”

纣王想象着在最高最华美的鹿台之上,美人抚琴相伴的景象,不由得咧开了嘴:“美人真是多才多艺呀!不仅能处理国家大事,还想要学抚琴,孤王能有你这样一个美人相伴,真是不虚此生啊。”

纣王转头对伯邑考说:“孤王就命你要全心全意教授美人琴艺,不得藏私,知道吗?”

“微臣遵旨。”

“谢大王不杀之恩,谢娘娘!”

纣王不等他起来就转身回去了,结果又撑到了摔到的地方:“哎呦,美人。”

妲己扶着他:“大王你怎么样啊?”

纣王说:“孤王摔得很痛啊。”

妲己柔声说:“那我们快回去宣太医看看吧。”

等到伯邑考来到迎香宫,再次面对面坐在琴案前,伯邑考竟然觉得恍如隔世一般,上一次还是在冀州侯府上。

妲己的境遇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伯邑考问道:“娘娘,你还好吗?”

妲己扫了眼四周,说,“你看这宫中有多华贵,仆从如云,就应该知道大王对我不错的。”

妲己问伯邑考,“带着这三件宝物来求大王,是你的主意?”

伯邑考似乎没想到她会这么问,也毫无防备地说:“是我二弟姬发的主意,他说大王可能会喜欢这些,于是我不敢耽搁,一路快马加鞭而来。”

妲己点了点头,她就觉得这三件儿东西有点儿奇怪,虽然都名为宝物,可是想想看,竟然都是没什么实际用处,会让人沉迷玩乐的东西。

特别是那醒酒毡。

大王今天一听邓九公说其功效,果然就大感兴趣,眼睛都放亮光了。

大王平日就已经饮酒无度,就算和妲己有言在先,也导致第二天宿醉不醒,数次无法上朝。

这次有了这醒酒站,岂不是更要没有节制的醉生梦死。

妲己就觉得凭借伯邑考的性子出不了这样的奸滑的主意。

果然,这主意是那位未来的周武王姬发出的。能够成为一代开国之君,又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心眼儿果然是多。

看到还毫无所觉的伯邑考。妲己有意提醒他,又怕交浅言深:“你这位二弟当真不是个简单人物,心思不浅,到似乎比大公子更俏似西伯侯。怎么这次来的不是他呢?”

伯邑考身为老大,西伯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在西歧应该有更多要事务要办才对。

明知道来朝歌救人不会是个好差事,却还是直接落在了伯邑考身上。

提到姬发,伯邑考果然没有半点儿防备,“我二弟和我乃是同母所生,关系一向融洽,同样救父心切,只是我这个做大哥的,怎么能让弟弟替我来。只能让他带代掌政务,我来接父亲回去。”

妲己见他对姬发没有任何怀疑,也不便多言。转而说道:“被你精挑细选带来的七香车,怎么会有问题呢?偏偏还是大王用的时候出事,你知道大王的性格的,惹了大王不高兴,很容易小命不保。”

伯邑考:“这个我也很不解,七香车在西歧的时候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离开之前,我还曾亲自试驾过,没有问题才装载起来。没想到一到了大殿之上竟然就不灵了,还出了故障,险些酿成大祸。还好,大王并无大碍,还要谢娘娘的求情。”

妲己说:“你运送的过程中有没有离开过视线?”

因为事关重大,要用西歧三宝换回他的父亲,所以在运送的时候几件宝物也是和他同一房间的。

但要说时时刻刻看着却也没有,总有他需要暂时离开的时候,比如去用饭或如厕之类的。

离开他的视线也的确有不少次。

妲己回忆起大殿之上杨贵妃的表现,觉得有些不对劲,好像伯邑考翻车在她预料之似的,其实妲己之前就怀疑九尾狐跑到了杨贵妃那儿。

如果真是九尾狐和杨贵妃合伙儿搞事情那就不足为奇了。

九尾狐想对付伯邑考,两人就算无冤无仇她为什么这么做?不用问,当然是为了她那个任务。如果让昏君和忠臣相残,乱起来,那不是更快的结束成汤天下。

妲己说对伯邑考说:“本宫会尽快找机会让你和西伯侯离开王宫,否则多留下去恐有杀身之祸。”

伯邑考又怎会不知此行凶险。才和纣王一个照面,险些就被拉出去斩了。

可是妲己如此无私的帮助他们父子更让他觉得愧疚。

伯邑考:“我爹他这一次之所以被下了大牢,还是因为对娘娘不敬,娘娘却如此厚待我们,以德报怨,伯邑考感激不尽。”

妲己说:“不必这么客气,大公子是我的授琴老师,有教授之义。侯爷他虽然一直持有偏见,可是也曾经帮过我。若不是当初他同意,我也无法到西歧的书斋读书。”

妲己如此一说,伯邑考只觉得更愧疚了。她把这些小恩小惠都记得清楚,回报给他们的却是比之重的多。

妲己本来以为她没有为难伯邑考,伯邑考这次就能顺利的带西伯候回去。是她太过想当然了。

在原著中,伯邑考的确有一死劫,他被原著妲己害死之后,剁成肉酱制成肉丸,还给精通先天演卦的西部候吃了。

那妲己和纣王就是想试验试验这所谓的先天演卦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灵验。如果真的灵验,这些都能被西伯候算出来的话,那他们杀了伯邑考,西伯候必定不不甘休,人就不能放回去。

所谓虎毒不食子,谁能想到这位西方大圣人为了“忍辱负重”,竟然在已经算出的情况下,还把亲儿子做的肉丸子面不改色的吃了下去。

到底是多大的忍辱负重,能让人面不改色的吃亲子,这位被说成圣人的西伯侯果然能做平常人不能做之事。

他们姬家向来有争天下之心,可能觉得现在纣王不得民心,时机成熟。所以无论牺牲多少都要放手一搏。

西伯侯一逃出朝歌就举起了反旗,成为其他诸侯之首,联合其他诸侯国攻打大商!

另一边,酒池肉林里,杨贵妃再次仿佛不经意的提起,曾经后宫发生的那件小事儿,说伯邑考当时和苏贵妃拉拉扯扯,甚至闹到了皇后面前,差点让苏贵妃被打入冷宫。

纣王不悦:“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是在怀疑美人对孤王不忠?”

若是真有此事,王后定然不会包庇。既然王后已经做出正确决断,那么当然一切只是个误会。

杨贵妃一看大王表情和语气都不对,好像她要是点了头,大王就要把她拉出去砍了一样。

杨贵妃立刻明白了,妲己现在是大王的心头肉,就算说妲己不好,说妲己和伯邑考有私情,大王也不会信她。反而会触怒妲己。

杨贵妃虽然想斗倒妲己,可是也知道两人实力差距巨大,从大王被迷惑的程度就能看得出来,只能把锅都甩到伯邑考身上,不能说妲己的不好。

杨贵妃说:“臣妾当然不是那个意思,苏贵妃洁身自好有目共睹。臣妾是说,那个伯邑考很可能对贵妃有非分之想啊!他现在又借教授琴艺的机会接近苏贵妃,大王难道您就不担心吗?”

大王:“岂有此理!西伯候那个老匹夫,现在又加上他儿子,他们父子简直处处跟孤王的美人犯冲!这就是对孤王不敬!孤王一定要好好惩治他们。”

凝香不想被边缘化,也凑到大王身边,“大王,那一定要好好想一个主意让他们教训深刻,好好为我姐姐出一口气。”

纣王这才注意到她,“对了,你和美人两个是姐妹俩,当然和美人一样同仇敌忾了。那孤王就把这件事交给你,你来想个办法,让孤王给他们父子深刻的教训。”

为了迎合大王残暴的嗜好,凝香早就想到怎么做了。

她说:“还记得小时候,姐姐很想学读书写字,可是就因为西伯候所占的卦象不好,我爹不允许她学写字,我们就躲起来在丹房偷偷学。”

大王:“哦?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一向除了吃喝玩乐万事不上心的纣王,却对美人小时候的事情很感兴趣,让凝香继续说下去。

凝香说:“那次我们在丹房被发现了,惹得爹爹大怒。姐姐因此还受了伤呢,她皮肤贴到炼丹炉上,留下了一个去不掉的烙印。”

大王:“什么?竟然还有这种事,孤王怎么从没听爱妃提起过?”

“苏护如此对待美人,简直太不像话了!”

苏凝香有些尴尬,要再把话题拉回来:“大王,臣妾正是想到了这件事情,才对如何处置西部候父子俩有了头绪。”

大王催促:“快说快说。”

苏凝香说:“大王,我们可以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当年我姐姐受烙印之苦,也让他人尝尝。殿外那个铜柱子是先王所立吧,要我说不如把那铜柱烧红,然后把西伯侯父子俩的贴在烧红的铜柱上面,让他们也尝一尝当年我姐姐受的苦。”

大王惊叹:“诶,这个主意妙哇!这样才能给美人出这口恶气,以消孤王心头陏气。”

杨贵妃见到大王的注意力全被苏凝香夺过去,心有不甘。于是也抓紧时机附和道:“不止如此,铜柱上面有先王的遗训,还能让他们谨记先王的教会,也能警戒诸位大臣,必然没有人敢再犯。”

周武王夸奖道:“爱妃不愧是才华出众,说得好,说得好。”

纣王要炮烙是突然决定的,妲己事先并不知情,她还和王后出外游湖呢。

等到大王派人来请,说要给她看一场好戏出气时,这才知道了要炮烙人的事儿。

轩辕殿外边的那根铜柱子的确是先王帝乙立的。

帝乙在驾崩前的几天,拖着病体,让人立了这根铜柱,上面还告诫纣王说,那些忠臣贤臣是国之栋梁,让纣王对待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父兄一样尊敬。

可惜世事弄人,谁能想到这根柱子却成了残害大臣的工具。

帝乙这个人的确很有为王之道,他曾经就因为做了一个梦,被一个小孩子追杀,所以就让李靖手刃亲儿哪吒。

李靖不但听从了先王的命令,而且仍然对大商忠心耿耿,就能看得出先王的手段了。

可惜的是,纣王跟他的父王一点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