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使自以为了解大夏的文化和规则。殊不知,真正有用的,往往不是这些明面上的规则,而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比如:政治就是比谁更不要脸。
在正使一脸为难地表示:四千万实在太多,可否减免一二的时候。就听见陈尚书轻笑了一声,拍了拍手,扬声道:“拿进来。”
瓦剌的几个使者都有了不好的预感,这其中,正使尤甚。
陈尚书话音刚落,就有两个小太监抬了个箱子进来。
“就放那儿吧。”
“是,陈大人。”两个小太监遵照陈尚书的吩咐,把箱子放在了谈判桌的一端。
陈尚书从容起身,不紧不慢地走到箱子前,抬手掀开,对坐在边缘的鸿胪寺一位少卿招了招手,“来,你年轻,帮老夫搬点儿东西。”
那位少卿显然也意识到了什么,乐意之至地起身帮忙,把大小高低都不一样的几个匣子都搬了出来,放在了两拨儿人中间的上桌上。
看见那几个匣子,正使已是面如土色,又羞恼又愤怒地瞪着陈尚书,暗里咬牙切齿地咒骂不休。
要是真的有天人感应,这会儿陈尚书准得喷嚏不断。
“诸位可知,这是什么?”
这句话,陈尚书问的是瓦剌这边的一个正使和三个副使。
三个副使满心的茫然,可看见正使的脸色,他们也知道,这事必然是和正使脱不了干系的。
送礼行贿这件事,都是正使和他的心腹一首承办的。一是为了行事紧密,二就是怕事成之后有人来争功。
可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这陈尚书能这么不要脸,一面笑眯-眯地收了他的礼,转头就把他送的东西,当成了打击他的工具。
——中原人果然阴险!
“你们不知道?”陈尚书把匣子一一掀开,“也是,不见着实物,总是不敢肯定的。来,你们仔细看看,说不得哪个就突然认得了呢。”
匣子一打开,边儿上坐着的三个副使就瞪大了眼。
——那里面是一尊金器,熔铸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
瓦剌人信奉佛教,这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是前可汗杰利最喜爱的一尊,时时祭拜。
最重要的是,他不但自己拜,还要带着一干贵族一起拜。
这一点儿,不知道被贵族们暗中吐槽了多久。
——你信奉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可我们信奉的不是呀。是未来佛不够大肚能容?还是月光菩萨不够神通广大?
但不管如何,这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三个副使一眼就认了出来。
只是,原本属于杰利的宝物,如今该是在新可汗耶力的手中才是。怎么会跑到大夏的官员这里?
好心的陈尚书很快就给他们解了货。
“这些东西,都是昨天晚上,贵部正使亲自登门,送给本官的。正使大人说,这是瓦剌可汗耶力的一点儿心意。”陈尚书似笑非笑地看着正使,故意问道,“正使大人,在下说的,可没有一句假话吧?”
眼见是没法抵赖了,瓦剌正使只得硬着头皮点了点头,“不错。”
陈尚书面色忽地一变,厉声道:“你们瓦剌口口声声的哭穷,说没钱。可这一点儿小小心意,却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可见贵使所言,不尽不实!”
既然抓住了对手的错处,大夏这边岂有放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