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实际上,若是她真能立了女户,自然是会像家中男儿一样,为家族出力的。所以,她也是找借口,只是一些小心思和小手段而已。
薛端并没有再多问什么,但宝钗看得出来,他已经在考虑了。
——只要他愿意考虑,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他愿意考虑,就说明了,宝钗本身表现出来的价值,已经值得他考虑了。
接下来,只要宝钗稳住,就能不必像辛馨一样,闹到和家族决裂的地步。
至于以后关于招赘的问题,只要让宝钗站稳了,她就有了自主的权利。到了那时,谁也别想再钳制她!
甄家的案子牵连甚广,圣人几乎借机清理了大半的江南官场。林如海也急匆匆地从京城回到扬州,帮助圣人处理后续问题。
黛玉虽然舍不得父亲,可她也知道,皇命难违,就忍着伤怀,送走了父亲。
想到父亲百忙之中,还要操心她的终身大事,黛玉更是惭愧。
就在不久前,吴大人替自己的嫡出次子像林如海求娶黛玉,林如海答应了。
对于此事,早先圣人就已经对他暗示过了。林如海明白,这便是圣人给黛玉的保障。
吴大人是圣人身边的亲信,圣人只要看见吴大人,就不会忘了黛玉。而圣人对黛玉的拂照,自然会落到吴大人次子的头上。便是看在这个份上,吴家也会善待黛玉的。
所以说,这场婚事,对于双方来说,是互利互惠都,双方都很满意。
倒是宝玉得知之后,闹了一场。贾赦借口“养不教,父之过”,狠狠揍了贾政一顿。贾母要拦,他就拿“长兄如父”来堵贾政的嘴。
贾政这一辈子,一事无成,只有“读书人”这一块儿遮羞布,勉强维持骄傲,自然不会打破自己“孝悌”的名声。
而既然他要孝悌,就不能反抗长兄,只得认了这顿打,还得拦住要为他出头的贾母。
贾母自觉里外不是人,气得顿了顿拐杖,扶着鸳鸯回去了。
然后,宝玉就倒了血霉了。
贾政不能反抗贾赦,但平白挨了一顿打,他心里自然不痛快。再想想自己这顿打是为什么挨的,转头便教训起宝玉来了。
听说宝玉挨了打,而老太太又被大老爷给气走了,正在拣佛米的王夫人也顾不得自己还在禁足,哭天抹泪地冲了出来,一把抱住贾政的胳膊,哭贾珠早逝,哭自己命苦,直说要打宝玉,不如先把她给打死。
贾珠早逝,未必没有贾政逼迫他读书的缘故。因此,一听见王夫人提贾珠,他就有些心虚,骂了两句“慈母多败儿”,就扔下家法,甩袖走了。
“我的儿呀!”王夫人心疼地看了看奄奄一息的宝玉,忙让人拿了门板来,铺上厚厚的褥子,把宝玉小心翼翼地抬了回去。
“快,去拿帖子,请太医。”王夫人焦急地吩咐道。
可周瑞家的却面露难色:“太太,府里的帖子,大老爷早就收回去了。”
府里的帖子,指的自然是一等将军的帖子。像贾政那样的五品官儿,专门请太医是别想了,就只能等着某个太医下了值,再请到家里来。
可真等到那个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王夫人怒道:“我儿已经伤成这样了,莫非大老爷要坐视不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