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自己都不知道,明明自己挺活泼的一个小姑娘,怎么一遇见舅舅家的宝玉,就分外的多愁善感,仿佛有流不完的眼泪?
其实,当初母亲去世,父亲要送自己往外祖母家时,黛玉是不怎么愿意的。一是不忍心老父一人孤苦伶仃,二就是自小听母亲说起外祖母家里的事,觉得他们公侯府邸规矩太大,不是她一个五品御史家的姑娘能适应得了的。
可父亲却不知为何,一意孤行,非要把她送走。言语之间,流露出:若非是我林家数代单传,五服无亲,就将她送回族中了。
黛玉便知晓,她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了。
于是,母亲的热孝刚过,父亲便租了一条大船,托付西席先生贾雨村,将她送到了京城荣国府。
她自小聪慧敏锐,看得出来,对于这个西席先生,刚请入府中时,父亲还对他颇为欣赏,但随着时日越久,找他谈天喝酒的频率越低。黛玉觉得,若非是正逢母亲病重,父亲没有过多的精力,怕是早就打发了他,为她另聘一位了。
若非是心里不信任那贾雨村,父亲也不必再重重的付了他酬金之后,还另外修书一封,言明了是托二舅舅给他谋复职的。
若是父亲真的欣赏他,有心助他青云直上,又何必借助荣国府的人脉?且不说父亲自己的同窗、同乡、同年,但我林家虽有败落,却也有数代列候赞下的人脉。
说到底,不过是父亲根本无心助他,却又为着黛玉,不得不捏鼻子给他指条路罢了。
当然,后面的这些黛玉当是不懂的,还是后来父亲回京了,亲自教她读书的时候,露出的只言片语,她自己拼凑猜想的。依着她对父亲的了解,她这猜测也八_九不离十。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更证实了这贾雨村是个凉薄负恩之辈。
外祖母逝去之后,大舅舅和二舅舅分了家。因着二舅母的缘故,两兄弟说是仇人也不为过了。
二舅舅从前总是仗着荣国府的人脉行事,可分家之后,大舅舅如何肯再庇佑他半分?
因此,没过多久,二舅就得罪了上峰与同僚,眼看官位不保。
这个时候,当初被二舅舅相助过的贾雨村已是官居二品,为刑部尚书。二舅舅向他求救,他面上应了,转眼却又收了二舅舅对头的银子,把二舅舅往死里踩。
最后还是爹爹不忍心,打通门路,保下了二舅舅一家子。
因父亲有能力有人脉,他回京之时,圣人又正值用人之际,父亲人到中年,官路反而畅通了起来,身体也慢慢的好了些。
黛玉在荣国府听够了那府里下人的闲话,知晓世人对绝户之家何等苛刻。
因此,哪怕心里着实不愿意有人取代母亲的位置,为着林家,还是忍着与父亲商议,请父亲续弦。
哪知父亲也早想到了这些,听了她不情不愿说出的话,只是笑了笑,从书里拿出了几封书信,递到了她的面前。
黛玉不解,展开一看,却是父亲与本家的通信,是要商议从本家过继嗣子一事。
林如海道:“我年少之时总是心高气傲,不觉得宗族助力如何。直到前几年在江南举步维艰,才猛然惊觉:但凡咱们有个亲近的族人,为父又何必将你托付给外姓之人?”
原来父亲有有心接机与族中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