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虽然车队已经进入建章乡,但按照“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范围划分,他们想要抵达真正的新家居所还有一段距离。
这里没有什么宽阔的主干路,只有田地与田地之间留出的土路,夏家马车和后面的驴车排成一条长线行在路中间,给两边留出勉强供人通行的距离。
与此同时,大家自觉“限速”,王离和随行卫士牵着缰绳让马儿溜溜达达前进,马车同样慢慢悠悠,见车轮掀不起多少尘土,夏媪便把车帘和窗帘全都卷上去,让视野更为敞亮。
稚唯先是半个身体探出马车,后来直接坐在赶车的夏翁身边,一边观察着沿路的田地和乡人,一边和王离闲聊。
王离提前得过蒙恬的嘱咐,凡是有关大秦的事,只要不涉及军政机密,都不吝于向夏稚唯介绍,以期让她以及夏家人尽快适应秦国的生活。
但他没干过这种事,一时不知道该从哪开始说。
正好稚唯想偷个懒,便将系统的疑问抛了出去:“为什么大秦的都城没有城墙?”
在王离解释说明的时候,时不时给系统补充科普一些她知道的事,避免系统被有大秦滤镜的王离带跑偏。
其实“咸阳没有城墙”这句话不够准确,应该说,咸阳没有外郭城。
这与大秦的人文、地理有直接的关系。
与其他诸侯国相比,秦国发家史很是艰难,想要土地还得先从西戎等游牧民族手里夺过来,这形成了秦人勇敢善战的性格,也致使自建国伊始,每代秦公/王就一直把对外扩张领土作为主要任务,想要“东出”。
可从战国时期的背景而言,秦国的位置又太好——其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地区,东有函谷关与黄河作为天险,东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南有秦岭,北有北山——可谓是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外郭城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其他诸侯国修筑外郭城是迫于战争的压力,但秦国拥有这样的自然山川险阻,根本用不着修。
说句难听的话,若是敌人有能力翻越高山、攻进函谷关,那一道城墙恐怕也阻挡不了什么。
秦人的个性同样与东方“大相径庭”。
比如,其他国家都害怕战争纷乱会打扰到祖先安宁,或者担心先人陵墓会被抢掠,会特意把墓葬建在城内。
秦人不,他们把陵墓直接修在城外,主打一个“我都不怕,我的祖先更不会怕”“穷得要死,哪有那么多陪葬品供人偷”。
系统:“……”
[咳,开玩笑。]
稚唯叹息。
[但以前的秦国穷确实是事实。]
也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系,秦国都是先修宫殿,然后再建筑宫墙。到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时,都城范围就已延伸到渭河的南北两岸,并且面积越来越广,并建有步高宫芷阳宫长杨宫成山宫……
许多许多离宫别馆呢。
所以,恕各位秦王直言,外郭城什么
的,实在是很影响他们发挥啊!的乡啬夫?”
“不错。”王离对小女子的敏锐度表示赞许,提点她道,“乡夫负责全乡的户籍、收税、征发徭役、征兵等等事宜,偶尔还会协助官府审理案件。”
稚唯听后了然。
所谓人情社会,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他们作为外地人现在要入住“村里”,如果想尽快融入生活,就必须跟“村长”打好关系,起码不能交恶,否则以后吃亏都不知道怎么吃的。
虽然夏家二口人并没有表露出忐忑不安,但王离还是宽慰道:“放心吧,章翁虽然不苟言笑,为人却向来处事公正。”
这意思就是让稚唯他们不用担心被人吃拿卡要。
王离想了想,又道:“除了乡啬夫,还需要你们稍微留心的是二老。”
二是虚指,“二老”的性质跟伍老一样,都是当地受人尊敬或资历深厚的老者,名义上是负责教化,基本不干涉政事,但如果乡里有什么重要事宜,他们会被一并请来,一是作为老者,各种生活经验丰富,说不定能提出可用建议,二是能起到旁听见证的作用。
夏家初来乍到,见到二老当以礼相待。
其他乡官还包括游徼、乡佐等等,这些不太重要,王离全都一带而过,道:“跟你说太多你也记不住,以后跟大家慢慢相处就知道了。”
稚唯敛袖,浅笑道谢:“蒙中郎和王小将军有心了,多谢。”
起码及至现在,从收获到的信息上看,还没有让夏家觉得不满意或者需要警惕的地方,这必然是两位将军对他们的照顾。
王离坦然接受,笑了一下,微抬下巴,示意前方大开的里闾门,道:“到了,等下先去章翁那里确认户籍。”
稚唯和夏翁夏媪不约而同地抬头,看到闾门上方挂着的木牌牌清晰写着“新安里”,皆是感到意外又不意外。
难怪王离会特别提点他们要重视乡啬夫……原来他们跟那位“章老丈”同住一里。
而车队刚刚驶到闾门前,就被一个中年壮汉拦在当中。
手持棍棒的里监门定睛一看王离,立马认出:“是王小将军。”并连忙拱手弯腰。
稚唯正看到对方缺失二指的右手。
“快起来。”王离虚抬手示意。
里监门起身,不偏不正继续挡着闾门过道,亲切询问道:“还请小将军说明,来此地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