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 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

‘朕就说有什么事忘记了吧’

太上皇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朝身侧的戴权露出一个得意的眼神,随即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

“贱妇,亏朕还想着驾崩时让她陪葬皇陵。她竟敢,竟敢,”太上皇一下子就火了,气元春不识抬举,更气元春给他带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命人去抓元春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戴权:“是。”

搁他也不要这种抬举的,好吗?

心忖了一句,戴权又看了一眼还跪在那里的行宫总管太监,觉得这位也是个找死的。对着暴怒的太上皇应了一声,便迅速退出了临敬殿。

用后脚跟想想一个被发配到行宫的贵太妃,娘家还抄了九族,又能多得圣宠?

要是他,肯定是将这件事死死捂住,只说元春听说了贾家的事羞愧自尽了。怕随便找来的女尸露出马脚,将寝殿点了也就是了。

想到太上皇又渣又好面子的心性,这位总管太监怕是也好不了了。

确实好不了了。

你既是总管太监,怎么还能让太妃和侍卫凑到一块去了?

你就是这么给朕管家的?

总管太监:他能说他早就料到太上皇会迁怒自己了吗?

╮╭

这事要是能压下来,你以为他不想压下来?

贵太妃存心想要报复太上皇,压根就没给他压下来的机会。

那你倒是误会元春了。

她只是想孩子想疯了,又受到了一些刺|激。

元春一直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发现太上皇生不了后,便想着抱养一个。

被太上皇丢到行宫,元春也一直在想着如何才能有个孩子。

她也不是多爱孩子,她只是觉得孩子才是她的依靠。

这种思想不光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都有的,也是王夫人和宫中环境给她pua出来的。

怀了龙嗣时,又是隆宠,又是省亲,风光无两。小产之后,人人可欺。玫妃因龙种风光一时,她又因告发玫妃成了贵妃,可见孩子多重要了。

没有孩子,自己娘家都成了太上皇的消遣玩意。风光无限的跟着太上皇南巡,回来就被赶到了行宫。

她要是有孩子,肯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贾家出事前,元春手里有王夫人送进来的银子,她在行宫的日子还不错。不过那会儿她就已经跟行宫的一个长相俊美侍卫有了首尾。

那侍卫长的好,可惜身世却不怎么好。他娘亲是个戏子,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种,后来六.七岁上时,他娘带着他嫁了人。只是那男人不是个东西,不光打骂他娘,还总用极为龌.蹉.猥.琐的眼神打量他。

后来他娘为了他,又想方设法的给一个老太监做了外室,这才借着那老太监的人脉将他送到了行宫做侍卫。说实话行宫虽瞧着活少清静,却也没

什么上升的前途。不过是混个出身罢了。前几l年那老太监和他娘先后没了,他也没什么上进的心思和牵挂了。留在行宫这里得过且过,混日子罢了。

他还算实心眼,被元春用钓鱼的方法钓上来后,到是满心满眼都是元春。

当时最让元春上心的还是孩子,其次最觉得不好操作的是她要如何不引人注意的怀孕,如何不动声色的生产,再如何将那个孩子变着法的过个明路的留在她身边。

元春最开始的想法就是让孩子他爹悄悄将孩子抱出宫,然后再丢到行宫门口,之后唱一回双簧的收养这个‘弃婴’。但问题是怀孕和生产的问题她一直没想到解决办法,这件事情就被拖了下来。

元春这回挑的男人还算不错,不光想跟元春有些什么,在贾家出事前就想要带着元春私奔了,但元春哪里肯放弃荣华富贵呢?

虽然被打发到了行宫,可她仍旧是贵太妃,在这行宫里也是头一号的主子。跟个小侍卫私奔,他能给自己什么?

因元春知道势单力薄做事有多难,所以她想的是借精生子而不是去父留子。也就是这么一翻心思,才让元春待那个小侍卫多了几l分耐心。

元春拿出哄太上皇的心思又哄又逗小侍卫,元春这个年纪,这个容貌,这个身份,一般人都扛不住就是了。两人时常背着人偷偷行那苟且之事,到是越发的蜜里调油。

早两年,刚被打发到行宫的时候元春还挺不甘心的,但时间长了,元春便发现了行宫的好处。

行宫里她最大,行宫的景色也比御花园不知美了多少倍,又大了多少倍。

太上皇一把年纪了,她这个贵太妃早晚从守活寡熬到真守寡。与其回到宫里在太后手底下熬日子还不如在行宫这边逍遥自在呢。

想将自己活成行宫老大的元春就这么与小侍卫虚与委蛇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然后探春就出手了,贾家一众转眼间全都被关进了天牢。

到了这会儿,元春也彻底麻爪了。

太上皇没想起远在行宫的元春,行宫这边的人却觉得元春肯定好不了,也开始落井下石起来。那小侍卫到是个好的,带着他那一队侍卫站在了元春身后,迅速帮元春掌控了局面。

哦,那小侍卫也是在元春的帮助下才当上的侍卫长。

贾家出了这种要命的事,元春也知道自己肯定也好不了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上皇和京城那边仿佛忘了她的存在,到又给了元春一些喘息时间。

确实应该跑路了。

不过跑路得有盘缠。

虽然还有些银票,但元春却不准备再拿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得想办法阻止一回追兵才行。

叫来小侍卫,两人先是在寝殿里一翻温存,随即就商量起了如何倒卖行宫物件换跑路银子的计划。

行宫不少好东西,也许比不上宫里的,但拿出去也能换些银钱。元春不是吴下阿蒙,她没熬出头的那些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也许出身荣国府的她不知道市井间的

日子是什么样的,但她却知道金银这玩意到什么时候有用。

她过惯了富贵日子,可不想吃丁点苦头。以宫中的物价来看,她们正经要多准备些金银才行。

于是太上皇养伤,宁望雪赶路,林家被圈,贾家一众为了宝玉的免死名额暴露更多人性不堪时,元春在行宫里各种倒腾。

小侍卫能进出行宫,加上他本身就是侍卫,所以带东西出去很方便。俩人倒腾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能倒腾着换银票的东西都倒腾了个尽。

太上皇一直关着贾家的人不杀是因为他自己要看戏,加上正月里杀生太过晦气,但传出来的消息却是太上皇受伤颇重,因年纪太大,伤势也恢复的得极慢。

就是听了这种与事实有些出入的流言,在贾家被问斩的那天,元春报复性的点燃了行宫。并且毫不掩饰的将自己与侍卫私通的事泄露给了行宫里侍候的宫女太监。

一来借此制乱混乱,方便她带着抱琴逃出行宫。二来也是想借此事气一气太上皇,如果能将伤重的太上皇直接气嘎了,也算是替家人报仇了。而且太上皇如果真气嘎了,国孝一守,就更没人管她这个贵太妃了。

元春逃跑的理由是怀孕了,不得不跑了。还说什么要不是怕被人发现,她肯定要让太上皇给她养孩子。

不过这种气人的话,行宫的管事太监可不敢如实汇报。挑捡着说了一回,也够太上皇迁怒的了。

贾家彻底没戏了,元春也没啥指望了,带着银票和抱琴就跟那小侍卫跑了。

因早就做好了逃跑计划,行宫又在城外,逃出去后便直奔码头,趁夜乘船逃之夭夭了。

行宫的总管太监先是组织人救火,随后清点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然后才发现元春和抱琴不见了的。

这之后他先派人去找,没找到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进城入宫的去见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