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掰着指头算一算,八年了呢。】她与黛玉四岁进京城,今年十二,可不就八年了嘛。

【你老子一天没养过,你甚至是连见一面都没见过,什么感情不感情的,都是戏。】

【而且大厦将倾,他过继出去未尝不是好事。】

环哥儿l自幼养在敬大老爷膝下,似如已出,疼爱非常。许是敬大老爷和二老爷都记挂着六老太爷没了,身后无人摔盆哭灵才如此的吧。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六老太爷那一房都没人了,纵使过继出去也仍是由敬大老爷带在身边教养,与以前也没什么差别,想来二老爷也是这么想的吧。?”

元春:“妹妹说的是。”

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你也不怕将自己整迷糊了。

实在没忍住的在心底腹诽了宁望雪一句后,元春才收起脸上那一言难言的表情继续套宁望雪的话。

“前儿l听说宝玉有了读心术,也不知道他将来前程如何。”元春拿起帕子在眼角摁了摁,又继续说道:“自大哥哥去了,宝玉就成了老爷太太的长子,他若是立不起来,也不知道老爷太太将来还能指望谁。”

【指望谁都未必能指望得上宝玉了。】

“还有兰哥儿l呢。兰哥儿l孝顺,书读得也好。这次大难不死,想必将来还有后福等着他呢。”

元春听云团团提起贾兰,嘴角不由又抽搐了几下。

瞧她这个端午节礼送的,不光得罪了下凡历练的小电母,还将她们二房最可能有出息的哥儿l也得罪了。

想到还留在荣国府的薛家母女,元春都恨不得剁了她们。

忒特么糟心了。

“咱们家以武功起家,如今四海升平,子孙到是只能科举入仕了。好妹妹,你往日瞧着,兰哥儿l读书天赋如何,心性如何,咱们家又能怎么帮衬他?”

【歹竹出好笋吧。】

【至于帮衬不帮衬的,现在说还太早了。诶???】

【嘿嘿,你猜我想到了什么?丁忧。】

【打个比方哈,如果荣国府能挺到贾兰参加科举的那天,然后贾兰也顺利派了官,那最好祈祷家里的长辈们都能长命百岁了。】

【这要是三年没一个,然后丁忧个三年,转头再没一个,再丁忧三年……】

元春:别说了,已经绝望了。

就在元春顺着宁望雪那奇葩的脑回路想了一回贾兰派官后每三年丁回忧的画面时,黛玉那边也已经收拾好了,并且带着人来了隔壁。

黛玉还有些小担心,怕元春将上午

有些说不上来的熟稔又排斥的感觉。

?外乡人提醒您《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而宁望雪在心中恶意猜测了一回后,正好元春也将她那个梦说完了,于是宁望雪就非常自然的接着元春的话做了总结,“娘娘既然说了咱们不是外人,那我就当真了。都是自家姐妹,我就说几句姐妹间的私房话。

自古儿l女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的也是门当户对,守望互助。前儿l教养嬷嬷还跟我们着重提了一回《西厢记》,还说真正的好人家是养不出红娘那种丫头的。早前太太还在家里时,也曾提过若是谁家有了这样的丫头,定要阖家打死的……”

在宁望雪看来,不管元春是真的梦到了还是旁的什么,但她能拿‘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出来说事,肯定是知道了些什么,不光如此也定然知晓这两个词代表了哪三个人。所以不等黛玉说什么,宁望雪就提了父母之命以及门当户对。

就以贾宝玉的身份,咱扪心自问一回,他到底配不配得上工部尚书家的嫡长女?

说完暗示了一回配不配的问题,宁望雪又直接将‘骨血回流’这个词拿出来说事了。

“前儿l翻书,还看见了‘骨血回流’一词,查了一回这个词的出处典故,到也受益非浅。”说完这句话,宁望雪也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了,于是抬头看向九歌,“午饭的时候不是说内务府送了西瓜,且切一盘子过来。”

九歌闻言领命出去,一出去就看见太上皇和明旭在门外,先是怔了一下,随即对二人屈膝行礼用里外都能听见的声音大声给二人请安。

九歌是故意的。

因为她知道这会儿l殿内就只有她一个人进出,若是不现在给宁望雪‘通风报信’,回头宁望雪虽然不会责怪她,却肯定不会再将她当成心腹了。

能熬成宁望雪的心腹,九歌觉得她是真的不容易。也因此,为了接下来的卧底任务,九歌只能卖主求荣了。

太上皇伸手在九歌的方向点了几下,随即便站起身一副刚刚过来的样子带着明旭朝着正殿的方向走去。

他老闺女住在这里,带着儿l子来看老闺女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到是没有,但问题是你什么偏偏要走这边的廊道。

宁望雪,黛玉和元春等人听到九歌的请安声,连忙站起身三步并两步的走到殿外,然后就看见太上皇与明旭朝着正殿行去的背影。

【真是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