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这是借着元春和贾家想要将四王八公都紧紧的连在一起,借着给元春建省亲别院先耗一波各家财力,之后再让各家势力都一点一点浮出水面。等到省亲别院建起来了,元春再小产,那些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还赔了那么多的银子,肯定会对贾家生出怨怼……
林如海心忖,若他所料不差,元春‘小产’后,太上皇会误导元春的小产与新帝有关,与此同时他和新帝的后宫都会出现其他六家的女子。将这些人的势力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新帝,一派支持太上皇,先由着他们自己内斗,等时机差不多了,再随便挑个由头抄家夺爵罢官。
像是荣国府,二太太做的那些事就足够贾家人喝一壶的了。
不但如此,林如海还想到了太上皇还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再将宗室们过一水。毕竟有‘杀子之仇’在先,不管太上皇还能不能再有孩子,他与新帝都已经起了芥蒂,那再过继一个更听话的,或是年纪更小的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将太上皇的算计想得七七.八八后,林如海不禁伸出双手狠狠的搓了几把脸。
这瘪犊子将自己的儿孙都熬死了也只消停了两年,现在就又开始磨刀霍霍的朝宗室和文武百官们出手了。
他咋就这么能呢?
在心中长叹一声,林如海不由感慨了一句:他们确实是应该出去躲个三年五载的再回来。
只是他都已经是工部尚书了,就算是出京又能有什么职位适合他呢?
还真有。
出海去倭奴讨公道的将士们到是传回来不少捷报,太上皇派去探测金矿银矿的人也确定那边的金银储备相当丰富。太上皇担心林如海犯原则性错误,最后不好收场便决定派林如海去倭奴盯着金银矿的事。
林如海不是四王八公,也不是王子腾,他家里养着小电母,太上皇在处理林如海的问题上就得非常慎重。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林如海远远的调出去。
不过太上皇还准备让林如海兼着工部尚书的差事,在他出国这段时间由户部尚书负责统筹工部一应事宜。
也就是说原本是户部的差事落在了林如海头上,原本是林如海的工作都交给了户部尚书,
让林如海带上几个户部和工部的人去倭奴……也是留了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