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扬州也是繁华之地,其热闹不逊京城,不过扬州位于江南,京城位于北方,两者间还是有些不同之处的。

林遐歪着小脑袋看得聚精会神,贾敏则小声吩咐乘同辆马车的高嬷嬷到了荣国府后一定要看护好林遐。

荣国府小孩子多,除了大房的庶女迎春,二房的庶女探春还有宁国府贾敬继室所出的惜春三个小姑娘外,还有被她老娘溺爱的不成样子的宝玉以及贾珠留下的兰哥儿。

小孩子玩到一起没轻没重的,贾敏担心自家儿子会被欺负,这才着重吩咐了高嬷嬷一嘴。

她儿子养到今天不容易,别说磕着碰着了,就是闪一下她都得心疼好半天。虽说孩子不能溺爱,也要经得住摔打,可她儿子年纪在那里摆在那里呢。

都还没开蒙呢,摔什么打什么?

相较于贾敏的小心谨慎,另一辆马车里的黛玉和宁望雪一如昨日进城那般将车窗帘掀开一角同样目不转睛的看向马车外。不过两人说的话却让随侍在同一辆马车里的周嬷嬷,沉香和揽香满头黑线。

“……要是被拐了,你就想办法往人多的地方跑。世人趋吉避祸,呼救未必有用,回头拐子追上来了说你是爱说谎的自家小孩,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就听我的,直接砸人家的摊子铺子,什么值钱你就砸什么,什么人不能惹你就使劲的去惹他。你砸了人家

的东西了一些无关轻重的玩意儿就让人去死……有病吧?

【你瞧瞧,

你瞧瞧,

要不是有你娘跟着,哪怕你爹活着,你外家都会让你走西角门。】

荣国府大开中门迎接回家省亲的姑奶奶。马车进了大门,贾敏又带着宁望雪和黛玉在仪门内下马车,之后又坐了荣国府中的软轿来到垂花门前。

在下车换轿时,宁望雪知道他们是从中门进府的,就又止不住在心里各种碎碎念。

其实此时的宁望雪已经知道原著中黛玉走西角门的事并不是黑点了。

勋贵人家的大门,尤其是最中间的中门除了婚丧嫁娶,女子回门省亲以及迎接贵客等重要时刻才会打开外,其他时候都是紧闭的。

当然了,一般情况下普通客人来府里做客,荣国府也不会大开中门。连着他们自家的主子进出,一般开的都是大门旁边的侧门。

黛玉是晚辈,年纪还只有六岁多,按规矩以她的身份年纪本就不能走中门。加之她当时还带着孝,就又多了一层忌讳。

早前就说了荣国府分东中西三部分,贾赦位东,贾政居中,贾母住西边。如果黛玉走大门旁的边的侧门,想要再往贾母居住荣庆堂,那说不准就要路过贾政的居所。

还没见到外祖母,也没拜见大舅舅,却先路过了二舅舅的屋子,到了二舅舅屋前进不进去拜见贾政都是失礼。

而相较于让黛玉在府内穿棱行至荣庆堂,让其从西角门入府不光更便宜,也能避开一些规矩上的事。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荣国府的下人规矩疏忽,对黛玉多有轻视之态。

总之按宁望雪最近学到的那些个规矩礼仪,让六岁多,且身背母孝的黛玉走西角门并不算失礼。

换个角度想这事,王夫人再怎么与贾敏不对付,她也不至于一上来就为难一个守孝的孩子。而且人死如灯灭,做为已经‘赢’了贾敏一筹的王夫人有七成的概率会看在贾敏已经没了的份上,对黛玉生出怜惜之情。

黛玉生的病病弱弱的,又是从会饮食便吃药的主儿,能不能养大都是件未知的事。王夫人也是大家出身,纵使心有虎狼,也有其柔软的一面。见到这样的黛玉……光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上,都不会立时就做什么。

在荣庆堂问月钱,也许是无意,也许是看到了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凤姐儿后才突然想要告诉黛玉,她才是这个家的实际掌权人。后来在荣禧堂,王夫人让黛玉少搭理宝玉……也许真如她话里所说的那般想法:

我儿子被老太太惯得没轻没重,

可以说原著中的王夫人纵使做不到真心怜惜,也只会无视黛玉的存在。而她对黛玉的不满甚至是无法容忍,应该是从薛家进府后,宝玉渐渐长大开始的。

也许王夫人在宝钗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许王夫人从长大的黛玉身上看到了贾敏年轻时的影子,也许王夫人只是单纯的不想自己唯一的儿子娶盏美人灯,还是一盏可以让她儿子要死要活的美人灯。

也许王夫人也知道她生的混世魔王是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主儿。但她自私的想着黛玉身体不好,林家的钱也花光了,荣国府没啥钱了,她儿子和黛玉在一起,且不说黛玉能不能传宗接代,为宝玉生儿育女,就是黛玉一年的药钱她儿子也未必挣得出来。

既然养不起媳妇,那就只能给他娶个能养得起他的媳妇了……

垂花门前,除了贾母外,贾家但凡能排得上名号的主子下人都等在这里了。

与黛玉坐了一顶轿子的宁望雪一下轿就看见前面黑压压的人群,当即就来了一句:

【哎呀妈呀,这荣华权势,滔天富贵的腐蚀性好强诶,小仙女都要动凡心啦。】

思绪还在‘西角门’上的贾敏:“……”

努力微笑,但并不想笑的王夫人:“……”

与李纨站在一起,又隐隐压了李纨半步的凤姐儿:“……”

小仙女?

动凡心?

真的假的?

一时间拥有读心术又洽巧听到宁望雪这句话的王夫人和凤姐儿都不动声色的将视线落在了与黛玉手牵手站在那里的宁望雪身上。

黛玉五官结合了林如海和贾敏的优点长,也是难得的小美人胚子,但她却没脱胎父母的五官特点,只一眼便能让人瞧出来她与贾敏的关系。而宁望雪呢,同样也是四五岁的模样,虽然身形不足,人也没长开,但五官却生的极好,不难看出精致明艳来。

除此之外,最让人觉得诧异的是宁望雪的气质和她的精神状态。

除了见惯这种场面的,一般小姑娘遇到这样的场面都会有些紧张和怯场。黛玉不怯场,但她多少有些小紧张,但她的紧张不是因为她没见过这种场面,而是怕给多年未回京城的母亲丢脸。

因为她从贾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发现了贾敏有多在乎和重视。

其实从书中的描写中就不难看出来黛玉的性格里带着浓浓的自卑和自我否定。

小孩子都很敏感,家里的氛围,大人们的情绪对小孩的性格影响都非常大。原著中林家也是一后院的姨娘,贾敏先是因为儿子体弱,姨娘们虎视眈眈进而时常心事重重。后来贾敏遭遇了丧子之痛后,内心的悲痛和子嗣的压力更让贾敏心力憔悴不已。因为身体和心理等等原因,贾敏更是疏于打理女眷间的应酬往来。

她自己不出门,黛玉自然也得不到被人夸赞的机会。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肯定的,但很明显黛玉并没有得到这些。加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黛玉未尝没听说过‘为什么死的是哥儿而是不是姑娘’这种锥心流言。

黛玉姐弟身体都弱,林遐又只比黛玉小了两岁上下。现代的二胎家庭都没办法一碗水端平,遇上个更小更体弱,又是在封.建社会对家庭起决定性作用的儿子,贾敏的生活重心肯定会偏移到了小儿子身上。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贾敏的态度决定了林家下人做事的标准。就像现代二胎家庭中的长子长女一般,哪怕黛玉不曾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