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生孩子的问题,维塔丽还有个不明白的地方,奥兰家就加百列一个孩子,明显很不科学。奥兰家有钱,不存在养不起孩子的情况,家里至少要有2、3个孩子才算“正常”;欧仁妮皇后只生了一个,是因为她据说对“性-爱和生育”有极大的厌恶和恐惧,所以生下继承人之后,皇帝夫妇就基本分居了,拿破仑三世只好出去找情妇。
不过这个问题不太好问,加百列估计也不知道。好吧,这个问题以后再说。
兰波太太和伊莎贝尔、福楼拜带着仆人帕科,都在订婚舞会之前两天到达了伦敦。两家人约好在加来碰头,一同乘渡轮过海峡,阿瑟去多佛尔接他们,安排入住伦敦酒店。
兰波太太见到自己最疼爱的次子现在俨然是一位绅士了,上了大学,眼看着未来前途光明,实在高兴极了。儿子当年中二叛逆的时候可把她愁坏了,生怕这个被沙勒维尔学院老师们称赞的“天才”瞎折腾自己,折腾到早早亡故。所幸他到底还算自己努力,其中也有维塔丽的功劳,终于把他掰了回来。
现在维塔丽又顺利跟奥兰家的少爷订婚了,真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事!
她念书不多,见识有限,但孩子们自己奋斗的方向到底对不对,还是能看到的,上大学当然是好事,这年头上了大学几乎就代表会有一份好工作,将来不管是在巴黎还是伦敦,年薪几千法郎不是问题;维塔丽更不要说了,现在她可是法国国内屈指可数,不,是唯一一个17岁不到就成了著名作家的女孩。
成为“著名作家”到底有什么具体好处,兰波太太尚未完全弄明白,但维塔丽现在已经可以自己赚钱了,这就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好处。维塔丽给母亲写信,说到《香格里拉》日报每周给她120法郎稿费,一个月能有高达480法郎的收入,现在已经能养活母亲和妹妹,要是她们愿意来鲁昂的话,完全可以租一套好地段的公寓,还能吃得不错,按季节做几套新裙子;就是她还不能算收入稳定,要是下一本书报纸不要,她就要发愁明年的收入了。
她问母亲是否愿意离开家乡,兰波太太放心不下罗什村的田地和哥哥菲利克斯,再说她在沙勒维尔住了几十年,无法想象离开家乡住到陌生城市,觉得没法适应。
伊莎贝尔跟着母亲住到高级酒店里,整天兴奋得不行。她今年15岁半,比维塔丽整整小2岁,也是个大姑娘了。最小的孩子,又是目前唯一一个在兰波太太身边的孩子,她获得了母亲所有的关注和爱。她性子很好,不觉得母亲的爱是一种强烈的控制欲,但她也知道为什么二哥和姐姐都不肯待在家里,就是不想被母亲束缚。
阿瑟给小妹妹写的信比较贫乏,偶尔问问母亲的健康,大部分时候还是说自己,伊莎贝尔给维塔丽写信提到这个问题,维塔丽便说,阿瑟这是男性的标准思维方式:“我即世界”,你不用管他在信里到底说了什么,不太重要的事情全部忽略,你只管跟他说家里的情况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