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六微喘了几口气,把颜三将军的□□捡起,手一扬,扔给了他。
“承让,是太子殿下教的好。以三千人对上两万人,没点儿能耐怎么敢对阵。”
颜三将军又是骄傲又是难过,一代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颜家后浪已经涌起,他们这些前浪只能退避三舍。
“殿下那边?”
颜六回说:“放心,玥军统领思远道本就是殿下的人手。”
颜三将军:“……我怎么不知道?”
颜六:“哦,我也是才知道不久。”
颜三将军暗叹,原来如此,怪不得父亲甘愿交出兵权,太子之势已是势无可挡,小六小八此番过来估计也是为了接手自己手中的兵权。
“八郎与你相比如何?”颜三将军已经有五六年没见过自己的儿子了,听说他也在太子麾下。
“不相伯仲。”
默了一会儿,颜三将军才开口:“你们祖父把你们教的很好。”
颜六对这句话不置可否,他们兄弟十几个,除了大哥二哥早早入了军营,他和八郎入了殿下的随扈之外,其他人皆本领平平。
外戚之势不可强劲,有他和八郎,颜家日后的荣耀便够了,再多,就该惹祸了,毕竟自家兄弟别的事不会干,仗势欺人最会干了。
祖父虽也严历,却拗不过家里几个伯母婶母太过溺爱儿子,也是无可奈何的很。因着伯父叔父皆不在家,她们便把儿子看的命根子一般,若是犯错受罚,她们也惯来会阴奉阳违,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久而久之,祖父便也不强求了,只要求他们别闯出杀头的大祸就行。
自已和八郎若不是当了太子随扈,多半也会和五郎七郎一般成了京中的纨绔了。
祖父到底是老了,管过来了儿子就管不过来孙子了,他们兄弟之中成器的真没几个。
这事不必现在说,等三叔回了京城自会知道。
……
要新开一条商道真的很不容易,但若在原有规模上再拓展出几条小支小蔓就简单多了。
经过四年的努力,蓝天佑的商道已经有了系统性的规模,东南西北四条商路已经稳定,南北物流也初初有了成效。
有戎盛产的洁白羊毛不断的送往陈璃两国,从陈国换粮食布匹运回璃国,再用粮食布匹同璃国民众换军衣军被和疗伤药材……大战在即,商道从赚珠宝金银转换成赚物资辎重。
云阳的十万驻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个小数,大约十七个县的税赋加起来才能供养起他们。这也和颜家军自己不事生产有关。云阳没有军屯,颜家军每日除了锻炼就是吃喝拉撒,十万人的拉撒倒供养的周边这一带的草木极为粗壮茂盛。
颜家军的兵权不在青岚手上,她自然无法命令颜三将军让将士们垦边种粮,边屯开垦本身就有利有弊,颜三将军不同意开垦军田倒也理解。
蓝天佑的任务就是让这十万颜家军吃饱穿暖,在增强战斗力的同时不必太过消耗身体,有劲儿才能打胜仗么,饿兵上去都是给人送人头的。所以他只管往来运送军粮军衣和药材,别的事概不理。
唯一觉得可惜的人就是苗正青,这一次,他做为后勤处管事也一并跟了来。
青岚仍在万安县和思统领商议关于两军联合的各项事务,颜六颜八及其他近卫军各分了两千人进行紧急军训,蓝天佑坐镇云阳商铺,调整各方物资的配送……只有苗正青除了管理后勤物资的收支外,再没别的事情做。
这一闲就闲出事情了,云阳乃是边城重镇,城里居民不多,却没有一家是真正的务农之户,大多是军户。男人当兵,女人们在家带娃外兼做些浆洗缝补上的活计补贴家用。
十家之中有七家都是这种情形,另外三家,一家是铁匠铺,一家是医馆粮店布庄,还有一家是暗门子。
军令严明不能去妓馆,于是妓馆改头换面一番,舍了灯红酒绿,装扮成寻常人家的宅院,照样换汤不换药的干着招人的勾当。
这些都是常态,倒也不必计较,苗正青计较的是这方山野肥沃,就这么荒着太可惜了。
云阳远比京城暖和,大冬天也好似京城三月冷暖,虽也下雪,不过一两天就化了水,耐寒的草木依然长的葱葱茏茏。
这气候,不种小麦可惜了,可他又不知道现在种小麦合不合时宜,便雇人先开了两亩地,看过墒情后,试着先种了两垄看看能不能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