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医学与生命14

【华夏古代对于“性”的态度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很神奇。】

【一边不允许婚前自由恋爱培养感情,一边直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见几l面就结婚洞房了,两个还算陌生人的人突然成了夫妻,真得不觉得别扭吗?】

【一边对女性各种三从四德打压,一边男性既可以娶妻纳妾养外室,还可以合法□□包戏子。男人一边要家里的女人端庄贤惠,一边又要在外面的女人身上找刺激,古人真得保守吗?】

【我们现代人许多人可能大学毕业,二十好几l还母胎单身没碰过异性的手,古人二十好几都几个孩子了,相比之下,现代人才保守呢。】

古人闻言笑了:“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在地方上,乡村里,妇人一边缝着衣物一边随口道:“也不算完全不认识,还是要相看一下的。”

她的婆婆眼神不太好,已经不能刺绣缝纫了,在搓着麻线:“如果是自幼认识的村里的邻居,多多少少也知道底细。”

妯娌顺口搭讪道:“也有那种父母指婚的,婚后培养感情也不是不可以。”

年幼的女孩儿在一旁听着,眼神向往地看了看天幕,又看向家族中的女性长辈们:“就没有自由恋爱的吗?”

几l位女性长辈齐齐笑了。

哪个少女不怀春呢,这个小女孩儿,也到了动心的年纪。

她们也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很能理解,但并不代表就都能和自己喜爱的人相伴一生。

女孩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都是过日子,哪来那么多感情不感情的,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罢了。”

女孩儿咬了咬嘴唇:“就没有意外吗?”

母亲没有直说,只是委婉道:“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女孩儿不满,总是这句话,她都在相看夫婿了,怎么还说她没长大?

若是没长大,那怎么还催她嫁人?

.

在贵族中,李世民含情脉脉看了一眼长孙皇后:“世家还是会让年轻人相处一下,赏花会,元宵灯会,踏春游湖,不就培养感情了吗?”

而且还有他们这样,自幼相识,一起长大,也是青梅竹马,多好。

世家虽然为了利益联姻,但文人好风雅,还是追求志同道合的,举行各种名头的宴会,让年轻人自行相看,若是合适,再下聘书也来得及。

在开放的大唐,朝廷还会鼓励自由恋爱,但是宋以后随着风气的变化,自然是没有了。

【当然,话题扯远了,回到今天疾病与医学的相关话题上。】

【首先说一下同治皇帝的死。】

【死于天花,而不是民间传说的梅毒。】

玄烨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不是那么丢脸的死法。

他宁愿是死于天花。

但是紧接着,玄烨狠狠皱眉:他用死囚和宫人实验人痘推广的确还有死亡率

,有些风险,但是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难怪天幕说清朝的医学风气越来越保守,委婉点说是保守,不客气点就是裹足不前,只学前人,自己就不动动脑子吗?

【顺治皇帝也没有出家,他宠爱的董鄂氏死后,顺治皇帝不但用了清朝历代以来最多的奴婢殉葬,以皇后之礼下葬,还要为爱出家——但是,你当孝庄太后是死的吗?】

【最终,顺治皇帝的贴身太监吴良辅替他去寺庙出家,做了“替身”。而顺治皇帝本人年仅24岁就死于天花。】

顺治朝,福临如遭重创!

24岁!他竟然24岁就死了!

孝庄太后比他更慌:“天花?我儿竟然是害了天花?”

她仅仅抓住自己唯一的儿子的手,连什么董鄂氏什么出家都不在意了。

人可以轻易解决,疾病反而是人力不可抗衡的。

年轻的福临紧张道:“太医,朕要召集擅长治疗天花的太医!”

“先听天幕,天幕或许能有方法。”孝庄太后很快镇定下来,但是越发握紧的手显示她的心情也没那么平静。

【天花几l乎改变了一个皇朝的历史,顺治皇帝的儿子玄烨,也就是未来的康熙皇帝,也正是因为已经出过天花没有死,排行第三还是不受宠的妃子所出,因为天花得到了皇位。】

“玛法,你来了!”

顺治帝时期,传教士汤若望得到宫中传唤,急匆匆赶到宫中见到福临时,已经只能隔着帘子语气虚弱地与汤若望对话,“朕已经得了痘疹,无法起身。”

汤若望愧疚地行礼:“是老臣无能!”

孝庄太后在一旁憔悴地看着帐帘,看着自己眼看着命不久矣的唯一的儿子:“痘疹害死的人太多了,真要说无能,整个太医院的人都无能。”

福临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一边咳一边赶人:“出去!出去!”

他担心自己的天花传染给母亲和汤玛法,让人离开自己的宫殿。

孝庄只能抹着眼泪,到了外室,询问汤若望:“你觉得,福临的这些儿子,哪个适合继承大统?”

汤若望看了一眼里屋:“皇三子玄烨。”

“为何?”

“皇三子已经得过天花,不会再感染天花了。”

“哎。”孝庄悲伤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扬声问道:“福临,你觉得如何?”

福临努力扬起声音:“可——就皇三子,玄烨!”

就这样,非嫡非长的玄烨因为一场天花,得到了皇位。

.

“这个清朝,竟然让外国传教士来决定帝王人选,难怪会重用外国间谍。”刘彻冷冷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清朝人是不知道吗?

还是说,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也是外族人,于汉族而言都是仇人,所以一起联手打压汉族?

刘彻原本以为清朝的外国间谍是末年才有,那什么鸦片战争之后,

但是几l期听下来,不但深入朝堂,甚至可以在后宫中行走!

这些清朝人什么脑子,宁愿相信黄毛绿眼的蛮夷,也不相信同样黑发黑眼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