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 医学与生命13

“看什么天幕,这么多大臣他们没长眼睛吗?!”朱元璋紧张地抓住朱标的手,“他们都没你重要,我儿可万万不能抛下为父!”

朱元璋冷眼看着太医们针灸过后朱标并没有好转,更加愤怒,下意识就道:“若是治不好太子朕要让你们通通殉葬!”

吓得太医们手颤抖的差点拿不稳针,但是朱标及时阻拦:“父皇,不要殉葬,大明不能重开殉葬!”

朱元璋并非不知道后世诟病他重开殉葬,可是悲伤过度的人是会失去理智的,此时朱元璋依然霸道道:“要么你活下来,要么你们一起死!”

朱标无奈,却知道以父亲的霸道,一定会说到做到,只能提着一口气,坚持不让自己倒下。

太医吓得忙着施针煎药给太子续命,也给自己续命。

那一边,朱棣顾不上宫中禁令,一路策马狂奔,在应天府里直奔一位特意调查到的名医府上,把人直接提上马背就朝着宫中跑来。

入宫后,朱棣提着被颠的七荤八素的老大夫从马背上下来,大声道:“他叫滑寿!”

——滑寿,字伯仁,元末明初名医,极擅长针灸,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使针灸又得以盛行于元朝,并为后世针灸医家的规范。他著作的《十四经发挥》流传到了日本之后,日本的针灸医学也因此兴盛起来。

原本,滑寿是河南襄城人,长居江苏仪征、浙江余姚两地行医。因为天幕提过的各种行业交流协会,让他主动来到南京想要与同行交流,近日在南京为多名贵人治病针灸,因为针法卓越很快名扬南京,也让朱棣因此知道了他的存在,有意留意之后,今日逮了个正着。

而这一逮,也让朱标的命运有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

【前面我们说过经济危机,这一次,我们来说鼠疫。】

【对明清时代瘟疫颇有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教授李玉尚曾经说过:“

罗马亡于疟疾,埃及亡于血吸虫病,中国也有金、明两个朝代亡于鼠疫。”】

【华夏从明末开始进入小冰河期,历史学家考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

【特殊的气候剧变让明朝天灾不断,崇祯年间,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旱灾、蝗灾不断,随之而来的就是因为粮食减产带来的饥荒,因为饥荒带来的流民,和人畜死亡引起的瘟疫。瘟疫随着流民带到了其他地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型流行性鼠疫。】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诞生了一位特殊的大夫——吴有性,古代的“瘟疫学”第一人。】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

吴有性自幼学医,当瘟疫全国性流行时,他的家乡,江南地区同样灾害频繁,疫情严重。

当时的许多大夫使用治疗伤寒的法子去治疗明末瘟疫,却不知道这一次的瘟疫是鼠疫,与汉末瘟疫已经完全不同,因此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吴有性为了深入研究瘟疫的真正原因,深入灾区,在疫区不断奔走,寻求治愈之法。他发现了鼠疫与以往瘟疫的不同之处,大胆推翻旧法,大声喊出变革要求:“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

吴有性深入研究多年,根据自己在疫区中的治疫经验,著成第一部疫病学专著——《瘟疫论》,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疫病学专著,开创了华夏传染病防治的先河,也开创了世界传染病的伟大创举。

在此书中,吴有性认为瘟疫并非是六淫之邪侵略,而是因为“疬气”所致。所谓疬气,是指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异气”,用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病毒”。

而且,吴有性确认,疬气的传播途径就是经由人的口鼻进入人的体内,疬气的盛行是和地区、气候等有着密切关系。

吴有性还注意到,当传染病广为流传时,健康的人和患者接触之后,要隔若干天才会显现出这种疫病的争创,所以他认为疫邪到发病是有一段间隔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潜伏期”。

对于治疗之法,吴有性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种病只有一种药治疗,已经认识的同样的传染病不同体质的人会出现不同症状。

吴有性还提出:“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

“种属免疫”在现代医学之中是常识,但在当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常不容易,吴有性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去探访乡下,亲自去牛棚、猪圈和鸡舍之中实地考察,最终系统地写入了自己书中。

然而,吴有性的创新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甚至被后来医学大家们视作“异类”。

清代的中医大师陈修园对《瘟疫论》如此评价:“创异说以欺人,切不可随波逐流。”

.

“这明清真是不缺什么就轻视什么,换做我大汉,这样厉害的名医当然得重视,朕愿意千金聘之!”

刘彻羡慕到想抢人,发出高薪挖墙脚的声

音。

可惜,吴有性听不到。

但是大汉的名医是可以有机会听到的。

于是刘彻只能叹息一声,转向大汉:“颁布朕的旨意,朕千金聘名医,召天下名医入长安共商太医院和太医学校之事!”

大汉的医学人才,还是太少了。

可惜不能时空穿梭,不然能抢到手的名医太多了。

刘彻自言自语:“以朕千古一帝的名声,若是能去后世招揽名医,一定能招揽很多吧?”

大臣们:“……”

陛下对自己似乎有什么误解……

但是他们不敢说……

【我们学历史时,课本上评论清朝曾经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清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也是集大成时期。】

【这里的集大成,就包括各种文学、艺术,还有医学都是在对前朝进行总结,也就意味着,它的风气是保守派占据上风。】

【创新是需要冒险的,在一个文字狱高压到动不动因为一句诗抄家灭族的奴清,只去继承古人经典明显比创造新理论被人骂“异类”要安全。但这并不代表,“异类”真的是错误的。时间会证明,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多年之后,吴有性的观点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瘟疫论》极大地推动了疫病学的发展,温病的辩证法论治体系不断完善,摆脱了伤寒理论的局限,诞生了中医学领域的新学科——温病学。】

【时至今日,吴有性依旧是中医和西医都一致褒奖的医学大师,他提倡的“疠气说”突破了传统的“六淫说”,“疠气说”与后来西医之中的“微生物学”有相似之处,让他从近代开始备受推崇。】

“哈哈哈哈,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哈哈哈哈说得好!”

被当世部分保守医者批评“异类”的吴有性,听到来自后世的赞扬,激动地手舞足蹈。

时间会证明,他才是对的!他的理论虽然看似叛出了前人的经典,但是创造了新的天地——温病学!

这是因为他的作品诞生的新学科!

【非常可惜的是,一代瘟疫学大师的吴又可,死于清军的屠城。】

【清军入关发出“剃发令”的时候,吴有性因为拒绝剃发被清军处死,妻子带着孩子投河殉情。那个时候努尔哈赤一定没想过,他的子孙被天花困扰了好几代,甚至因为天花死了好几人。】

听到这话,正在被围城中苦苦煎熬的吴有性再次发出一阵疯狂地笑:“哈哈哈哈!报应!都是报应!”

他的妻子却担忧地看着丈夫:“又可,你要被清军处死,不如,我们逃吧!”

吴有性的笑容戛然而止,悲伤地看向妻子:“夫人,是我不好,连累你跟孩子一起死。”

到如今,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天幕夸了你,清人没准不会杀你!”妻子终究不舍得,丈夫如此大才,却因为剃发而死。

吴有性淡淡地摇了摇头:“就算放

过我,也会让我去给清人治病,我不愿意,依然还得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