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被华夏民族历来传颂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也跻身进入了国家级庙祀的行列,设庙祭奠,并且在唐玄宗时期,设置了三皇五帝庙署,开始有专职官员管理。
五代十国、两宋时期,都沿袭了隋唐的庙学与儒学结合制度。
但是到了元朝,“三皇”这几位上古神君的形象,变成了医学的神邸:
元朝医者看来,伏羲教授人织网捕鱼,食用熟食,生命健康有了保障;神农尝百草,了解了百草的药性与毒性,并作《神农本草经》宣扬医疗;黄帝与岐伯探讨医理,成《黄帝内经》,又有“岐黄之术”的说法。
因此,在金末元初时,民间有医者自发兴建三皇庙,“三皇”摇身一变成为了医学行业的始祖。
如同儒家专门祭祀孔庙一样,医人专门祭祀三皇,“三皇庙学”也成为了元朝医学的代称,是元朝医学教育制度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
到元朝,各路要求设置医学开始,三皇庙被国家正式纳入官方规划管理范畴,忽必烈下令强调各地建立医学和三皇庙,从各路推行到了郡县,一直持续到了明初。
元朝统治者对医学的推崇,和结合三皇庙的推广,将医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
听到“三皇庙”第一次是与医学校合一而不是儒学,最在意礼的隋唐两宋的儒家弟子在不同时空齐齐炸开了锅。
“医学怎么能入三皇庙!”
“医学不过是小道尔,怎么能入三皇庙!”
“不愧是蛮夷,难怪不到百年而亡!”
“三皇什么时候成为医家三皇了!”
“这明明是我儒家的三皇!”
与之完全相反的,是医家弟子齐齐陷入过年一般的喜庆气氛。
“医学怎么不能入?有本事一辈子别看医生。”
儒家弟子立刻回怼:“我生病了才需要看医生,没病就根本不需要医生,凭什么让医学入三皇庙?”
兵家人同样愤怒:“就是,兵家都没入,凭什么医家入!”
其他百家一个比一个激动,打嘴仗的、撸袖子的,齐齐上阵,就差直接动手围殴医家弟子。
在朝堂之上的,碍于帝王,只是打嘴仗,口水喷的医家弟子非常嫌弃,戴上口罩对骂。
在民间的就直接当街打起来都有,但是医家弟子或许比不过兵家弟子的强悍体魄,却懂经穴,打架时喜欢点麻穴,其他弟子打着打着开始哀嚎:“我手麻了!”
“我脚麻了!”
“医家人阴险!”
……
不管怎么骂
,医家人这一轮,都是赢了。,让疫病更多的流传,加重了医疗保障的负担。】
【由于军事、贵族、百姓对医疗卫生的现实迫切需要,医学人才很早就引起了蒙古统治者的注意,即使在早期执行严苛的民族政策中,通译、医生、特殊工艺师乃至军将、官员,都会因特殊技能和机遇摆脱奴隶地位,成为被帝王倚重的人才。】
“这元朝皇帝,反而比我们汉人自己的皇帝开明。”
明朝时期,有部分工匠小声议论。
老一点的长辈嗤笑一声:“想什么呢,开明的话为什么那么多起义的?你以为只有我们现在的皇帝一支起义军吗?大家都活不下去,天底下遍地都是闹事的。”
工匠有些不解:“可是天幕这个听起来不错啊。”
“立国之初,要收拢人心罢了。”经历过许多事情的老人冷笑,“等天下稳定了,汉人温驯了,就开始恢复真实的嘴脸。”
说着,他自己突然忍不住叹气:“别说这蒙古皇帝,哪个皇帝不一样哦。”
有外敌威胁时,就对自己百姓客客气气,各种政策各种福利;
一旦真正的天下太平,看似好像周围敌人都打平了,就开始恢复统治者的真实面目,奴役,压迫,随之而来。
老人对天幕上所谓的开明君王根本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后世。
不知道后世的平民百姓,还用受到这样的压迫吗?
千年以后的世界,与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1261年,太医院使王猷向元世祖奏报请求恢复因为战乱荒废的医学校,忽必烈下旨给中书省长官忽鲁不花,派遣太医院副使王安仁,悬挂金牌,前去随路,设立医学。】
【忽必烈下令,各科医学生必须学习《素问》《难经》两部医学理论著作,和由北宋太医院编纂的《圣济总录》,公元1284年,又令翰林承旨撒里蛮、翰林集贤大学士许国祯,集诸路医学教授增修《本草》。】
【公元1285年,忽必烈再次下令,让今后从医者必须精通四书,这里的儒家四书是作为医者的道德要求“四书实为学之本,进德之门”,同时还要求掌握《尚书》《春秋》等儒家基本经典。但是大家需要注意,这时候已经属于医为主,儒为辅。】
一句主辅不同,让各朝的儒生和医者再次掐起来。
【元朝继承了宋朝的十三科,以及宋朝的针灸铜人,并且有了新的发展。】
【宋人王惟一用青铜浇铸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在宋朝时供医学临床使用,并且绘制图经颁布各州。两个铜人一个放在医官院,一个放在相国寺。】
【到元朝时期,因为战乱,也因为年久失修,王惟一铜人损坏到无法使用,直到1265年,尼波罗人阿尼哥将之修复完成,被安置在了三皇庙,再次恢复使用。】
三皇庙内有历代名医像,东有神机堂,神机堂里就放着铜人、针灸图二十四幅。
五脏旁边注释为溪谷所会,各为小窍。
又刻针灸经于石,
其碑之题篆是宋仁宗的亲笔御笔。
.
“咦,这不是我大明的针灸铜人吗?”大明太医院的太医看到天幕放出来的针灸铜人模样,顿时觉得十分熟悉。
洪武年间,针灸铜人被朱元璋从三皇庙取入宫中,只留下图经,从此,针灸铜人就成为了深宫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