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她一去世就开始纵情声色,很好,很能忍嘛。
杨坚起初还没反应过来,还震撼于杨广对自己下毒手的说法,直到感受到周围气息的冷凝,一回头,对上皇后的冷眼,瞬间冷汗就下来了。
“皇后,我错了……”
【为什么突然要提到皇后呢?】
【如果说开国君王是一柄锋利的剑,那么开国皇后就是他唯一的剑鞘。剑鞘不仅可以约束剑的锋芒,避免杀戮太盛,也可以延长剑的使用寿命。】
【这个理论不仅仅适用于杨坚,还适用于李世民,朱元璋,甚至是忽必烈。】
【这几位帝王有一个共同点,原配皇后在世时,生活自律,与儿l子的关系有妻子协调还能维持和谐。当妻子去世后,儿l子叛逆,父子关系紧张,自己生活放纵,隐有暴君之象。】
天幕开始详细列出这几位典型代表:
先说唐朝。
长孙皇后早早病逝后,李承乾失去了母亲的关怀,越发觉得父亲偏心,于是走向极端,起兵反叛。
虽然叛变失败,李承乾被贬为庶人,李泰被赶去封地,但是对李世民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在太子谋逆案中对世家大臣的清洗与杀戮也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开国功臣后人都卷入谋逆案。
比如侯君集参与李承乾夺嫡,柴绍二子柴令武参与李泰夺嫡,杜如晦弟弟杜楚客与二儿l子杜荷一人支持李泰一人支持李承乾,最后一个都没落到好处。
其次是明朝。
朱元璋在朱标和马皇后的接连病逝后,立朱标儿l子、皇太孙朱允炆为太子。
为了让朱允炆上位顺利,朱元璋上演了著名的“洪武大逃杀”,连续多次杀戮之后,明初的开国功臣几乎都被杀光,仅剩4人,以致于朱允炆上位后到靖难之役竟然没有武将可用;
最后是很少被提到的元朝。
忽必烈在妻子察必去世后,与寄予厚望的嫡子真金分歧加大。
真金年幼时很受宠爱,在母亲去世后因为与忽必烈政见不和,忧虑成疾死亡。在一系列的打击下,忽必烈开始生活放纵,沉迷酗酒与暴饮暴食,由于肥胖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忽必烈的家庭问题集合了李世民与朱元璋等多位帝王。
真金幼年学习儒家,崇尚儒治,年幼时读《孝经》忽必烈还大宴群臣赞扬儿l子与儒家老师;
但是当真金长大成为太子,依然推崇儒治后,与崇尚实用主义的忽必烈产生了重大分歧。忽必烈处处警惕,并没有给真金汉人太子的权利与地位,也为真金在母亲病逝后的忧虑成疾埋下隐患。
在太子真金去世后,忽必烈开始重视真金之子、嫡孙铁穆耳,最终也是立铁穆耳为太子。
但是,铁穆耳同样在位时间短暂,且没有留下继承人,被二叔的长子怀宁王夺走皇位。
还有个有趣的巧合,是真金的封号也是“燕王”,
也是嫡出老二,嫡出老大也是因为身体不好早逝失去继位资格。
明朝的“燕王”叔叔夺走皇太孙的皇位,元朝的“燕王”皇太孙被诸侯“怀宁王”夺走皇位。
.
天幕下,一群帝王们齐齐遭受重创。
李世民紧紧握住长孙皇后的手:“皇后早逝,太子反叛!”
这是什么惨痛消息!
朱元璋表情失去控制,惊慌地看向同样一脸震惊的朱标:“标儿l和皇后竟然先后病逝!!!”
他竟然要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重创!
忽必烈原本准备看汉人王朝的热闹,突然自己被打击了:“皇后去世,太子忧虑过度去世!”
笑不出来!他儿l子不是堂堂草原雄鹰吗,竟然会因为忧虑过度去世!
太子们也没好到哪里去。
扶苏表情尴尬:太子崇尚儒治,与父亲政见不和,这不是他吗?
还在抗击燕王就得知抗击失败的建文帝朱允炆:父亲病逝,皇位轮到皇孙,但是没坐几年被诸侯王夺走,这不是他吗?
已经对康熙有了不满之心的太子胤礽:太子幼年孝顺很受喜爱,长大后处处警惕不给权力,这不是他吗?
隔着时空,苦闷的太子们很想抱团痛哭。
【当然,秦汉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秦朝压根没有皇后,汉朝皇帝大家懂的都懂,没有女色还有男色,根本不存在皇后死后伤心过度的问题。】
嬴政:他现在觉得没有皇后挺好!继续保持!
汉朝皇帝们:“……”
虽然他们觉得好男色也没什么,你情我愿,又不是强抢民男,但是天幕这么说,总感觉是在嘲讽。
【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与唐朝的“女医”制度有关。】
【历代帝王和大臣们总以为女医可能只会关系到妇人繁衍后代,觉得女人不会影响大局,但是从皇后的死就可以看到,影响还是很大的。】
【皇后作为帝王与太子之间的润滑剂,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太子长大,父子之间必然会有权力争锋,这时需要母亲来调和。当母亲去世,失去剑柄的两柄利剑交锋,死伤的可不仅仅是执剑人,还有执剑人身边的侍从们。】
大臣们也很悲愤,皇后没了,怎么他们也跟着没了!
大明的开国功臣好慌。
死的只剩下4个,那4个幸运儿l是自己吗?
总感觉不是!
尤其是武将,朱允炆登基后没有武将可用,岂不是说开国武将都被杀光了!
不,太子和皇后还是好好活着吧,他们不想一起陪葬!
【太子母亲与帝王原配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任何宠妃都无法取代的,不是大臣以为什么死了皇后赶紧往后宫送女人当继后就可以解决的。】
【对于高处不胜寒的帝王来说,一位一起从苦难里走来的原配妻子,对丈夫与孩子的了解,和对帝王与太子的感情支撑作
用,比她管理后宫的作用比大臣们能看到的多很多。】
【就像剑鞘,出剑时觉得可有可无,若是失去了,就会发现利剑会处处伤人。】
朱元璋深以为然,立刻一边招手让朱标到自己身边,一边连忙唤人去后宫看马皇后。
“让太医去看看皇后身子,请个平安脉。”
说完他首先忍不住皱眉,宫中没有女医,实在是有些不方便。
天幕说大唐有女医,难道,他还要设置宫中女医?
朱元璋有些纠结,决定先看看天幕。
【隋朝时期,建立起明确的医学教育制度,开始在太医书安置于医学教育相关的人员,比如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按摩博士、祝禁博士等员,出现了专门化的雏形。】
【到唐朝时期,把太医署这一机构进一步整顿补充。】
【唐朝吸取了隋朝的医学教育制度,并且在法制与人员上做得更为全面,比如说开创性对女性进行了医学教育。】
唐朝的女医,是从官户婢女中选拔优异者30人以上,于内药司外侧建造别院进行教育。
女医的教育形式与男性有所不同,不要求精读古典医学书籍,而是诸博士依据原文按照专攻口授医疗技术。
但是她们每月依然要参加医学考试,由医博士测试月考;到了年底有年终考试,由内药司测试,修业年限为七年。
【前面我提到过,大唐虽然有女医,但是女医的素质不高,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对女医的文化程度基本没什么要求,授课也是别人转授,但是就这,已经是历朝历代比较好的情况了。】
【到宋明清时,女眷想要看病,在女医稀少的情况下,要么是身边侍女转述病况,要么是手腕搭着帕子隔着手帕由男大夫看诊,这样能准确吗?甚至还有了悬丝诊脉,你猜悬丝诊脉真的能看准吗?】
【这里先卖个关子,我们再来看一看隋唐时期男性太医的是如何培训受教育的。】!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