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 后续影响1

一个热情的声音雀跃道:

“加入大秦商业协会,保护大秦本土商人,保护大秦商业!”

两人同时抬头,看到一个有些眼熟又有些陌生的年轻姑娘,热情地对她们宣传商会的好处,并且热烈邀请加入商会。

巴清顿时哭笑不得。

难怪有些眼熟,这不是她命人雇佣的人吗,选人的那一天她去过,见过一面。

乌氏倮冷不丁道:“你面前的就是大秦商会的创立者,也是你的雇主。”

“啊!对不起对不起!”年轻姑娘俏脸通红,连忙道歉,巴清摆了摆手,让年轻姑娘继续去招揽别人。

等年轻姑娘离开,乌氏倮又道:“现在没人跟大秦竞争。”

巴清好脾气地解释:“避免内斗嘛。”

她不仅牵头成立了大秦商业协会,还拉了第一个成员——嬴政。

不是以大秦的名义,也不是官营形式,是帝王的私人名义。

皇帝,也有自己的私库,官营与皇帝个人加入,完全是两个形式。

嬴政不但加入了,还出资加入了一些生意。

巴清心里想着,倒没有什么都对乌氏倮说,涉及帝王,还是谨慎点好。

她们来到了新开的商业街,这一条街都是有实力的大商人,商铺建造的最快,已经开始营业了。

乌氏倮这阵子都在这边,对此比较熟悉,挨个给巴清介绍:

“看到这家齐鲁服装店没?阔气吧。”

“这是齐鲁两国的贵族支援的建筑,他们

专门做后世的成品衣服卖,生意很好。”

如果荆咕在这里,就能看出,这里不仅有秦汉的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还有唐宋明清时的各种服装,虽然布料与花色不同,但是能清晰看出服装形制的花样变多了,刺绣的风格也变多了。

巴清啧啧感叹:“天幕帮助鲁缟天下闻名,还有齐国的商人,现在两国旧人合作,也是神奇。”

齐鲁服装店隔壁,是郑国的鞋店,名字很有趣:“郑人卖履”。

巴清也看过《韩非子》,看到这名字就笑了:“昔日有郑人买履,今日有郑人卖履。”

乌氏倮往旁边的楚人店铺抬抬下巴:“这算什么,这边还有楚人明珠呢。”

《韩非子》里也有楚人卖明珠,郑人买椟还珠,今日楚人干脆不卖“椟”直接卖明珠。

巴清看的忍俊不禁。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看,

巴清看到本就被天幕提到过的洞庭之鱄、具区之菁、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都出现在了水果店;

昆山之玉、随和之宝、太阿之剑、江南金锡、西蜀丹青、阿缟之衣、锦绣之饰出现在地方特产店;

还多了许多跟着天幕出现过的后世画面学习的新店铺:

比如“茶叶铺子”,刚上市的新茶,数量稀少,非常昂贵,能有资格来买茶的也是少数。

还有木质的家具,藤编的箩筐等,巴清甚至看到了一座藤编的摇椅,看着就舒服,立刻心动了,让车夫买了搬到马车上,她不坐马车了,走着回去。

乌氏倮笑眯眯看着,嘲笑一顿巴清让椅子坐马车自己走路的行为,然后又用马鞭指了指靠近护城河的方向:

“听说那边以后晚上会开放灯市,陛下让宫中的工匠在制灯。”

“以后的事……”巴清刚说完,突然先看到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纸鸢!”

还不是一个两个纸鸢,是一面纸鸢墙。

各种各样的纸鸢都挂了价格标签,用麻绳串起来,系在纸鸢的竹骨架上。

大秦原本便规定了商品要标记物价,有了后世出现过的画面,以及发明成熟的纸张,现在价格标签也就顺势出现了。

造纸术成熟之后,做纸鸢成本很低,这些纸鸢价格也不贵,根据做工的精美程度从1枚到3枚秦半两不等。

一位看起来有些憨厚的老者站在纸鸢墙边,看到两位气度不凡的妇人,紧张地搓了搓手:“夫人,买纸鸢吗?”

巴清看得眼花缭乱,反而是乌氏倮搭话:“你这纸鸢是自己做的纸吗?”

“是的咧。”老者闻言有些自豪,“跟官府的人学的,在学宫那里免费学。”

别看他年纪大,他学得最快,连官府的人都夸他有天赋,做得比年轻人还好。

“颜料呢?”

“颜料得买,不过混水可以用好久。”

老者说完,期待地看着两人:

“买一个吗?最近风大,放风筝能飞很高。”

巴清童心大发:“买那个燕子,要两个。”

“4个秦半两。”

巴清还没取,乌氏倮已经大方地给钱:“我来吧。”

老者珍惜地解开麻绳,价格标签还可以给下一个纸鸢用。

巴清大方接过纸鸢,一只递给乌氏倮:“走,放纸鸢去!”

.

商业街还没修建完,但是已经有了集市的规模和热闹的人气。

这段时间还有不少咸阳人单纯是出来看热闹,然后看看什么商铺在什么位置,便于日后寻找。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种地。

大秦的冶铁相比前朝很发达,但是相比唐宋这样的繁华后世,还是差很多。

目前朝廷又派出勘探队去找矿山,提高冶铁产量这样的工业研究最慢,现在还没有出来重要成果。

但是小商品小玩意学得快,做得快,虽然定价不高,但是积少成多,对于不适合种地的人来说就是一条生路。

这一条街看过去,能看到管理商铺的多是残疾人或者老人妇女小孩。

大秦的军功制让大秦目前的土地已经不够分,目前把这一条商业街的新商铺优先分开了退伍的伤残秦锐士和其他立功还没兑现的秦锐士的家属。

——历史上,军功没有及时兑现,让老秦人对大秦也死心,曾经也是秦国覆灭的原因之一。现在,也被彻底解决了。

农田不够用,那就用商业街,商铺。

对于农耕工具不够发达的大秦,尤其是一些只剩下孤儿寡母的秦锐士家庭,商铺比田地更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