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这样一位能与白起等名将名列为军神的大将是自己发掘的,张居正更为自己的眼光自得。
说他是权臣他认,但是他也不是没做实事,不是没提拔能臣吧?
看看戚继光,多优秀!
万历皇帝眼神微沉。
老头子身体不好,时日无多了。
原本想要等张居正死后清算一批他党派的人,比如张居正的心腹爱将戚继光。
但是戚继光如此能打,在后世的评价如此之高,自己杀了他,只会影响自己的名誉。
罢了罢了,本来因为未来不上朝最近被太后和大臣们各种念,不想再被念了,更不想当亡国之君,还是继续用着吧,大不了嫌他碍眼就扔北边别回来了。
【还有女将秦良玉,在藩王都不愿意进京勤王时,是秦良玉千里迢迢赶去北京城营救崇祯帝。】
【朱元璋可能不会想到,在他各种看不起女性、限制女性的时候,最后反而是一名女将军营救了自己的子孙,要不是秦良玉及时救援,大明可能亡国亡得更早。】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被封为“忠贞侯”。】
天幕的画面一转,从故事的一开始说起。
先是一位得罪了太监、被太监诬陷下狱的男子,在大牢中受刑。
大牢外,是一位少数民族打扮的女子,带着自己的弟弟和侄子气势汹汹攻打大牢。
“你干什么!”
狱卒开始拦着不让人进,秦良玉直接开始动兵器开打,狱卒这才慌了:
“有人劫狱!有人劫狱!”
两方开始激烈打斗,秦良玉最终冲入大牢,可惜已经迟了。
她的丈夫马千乘,已经被太监在狱中害死了。
“夫君!”秦良玉抱着丈夫的尸体,愤怒地抬头,“我要为夫君伸冤!”
.
看到这“千里救夫”,朱元璋不理解:“这女人千里救夫就能封侯?难道他就是皇帝?”
但是皇帝怎么又落入大牢了,不可能吧?
.
画面一转,成了另一幅画面。
“你丈夫的冤屈陛下已经为你伸冤,祸首已经下狱了。”此时的秦良玉,为夫伸冤成功,并且有了另外的机遇。
“另,因宣慰使马千乘已逝,儿马祥麟年幼,马千乘之妻秦良玉代领夫职,任石柱宣慰使。”
秦良玉性格坚毅,能带兵劫狱,自然也敢接任官职。
她毫不犹豫领下重任:“是!卑职领命!”
从此,秦良玉正式任职为石柱宣慰使,也就是通俗话语中称呼的石柱土司。
此后,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1630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崇祯帝被困在北京。
此时的北京城的士兵,沉迷抽烟,崇祯帝屡次下禁烟令也毫无用处,军心涣散,军备落后,而大臣和贵族毫无忠君爱国之心,各自闭门不出,完全不复于谦北京保卫战时期的团结。
崇祯帝急得团团转:“藩王呢!让藩王进京勤王!”
太监担忧地看着皇帝,小心翼翼说出结果:“陛下,藩王没来……”
崇祯帝朱由检再次下诏令:“下令去催!”
一道道诏令催促着,各地的藩王各自推托,或者拖拖拉拉,或者干脆充耳不闻。
他们或者是打着想当下一个嘉靖皇帝的念头,想等自己死了自己再去,或者是想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皇太极和自己两败俱伤自己再去捡漏。
不管具体是因为什么,朱由检在慌乱中胡乱猜忌也没有任何作用。
直到终于有了好消息:
“来了!来了!”
朱由检激动地亲自去城楼高处看去,看到了打出的旗帜是“秦”:“秦?难道是秦王?”
但是很快,大军压进,有老将先认出了来者:“不,是白杆军!”
“卑职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带领白杆军奉诏勤王!”此时已经年迈的秦良玉,带着侄子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
“好!好!好!”朱由检看到了希望,看这位少数民族的女将军连连称赞,“好一位巾帼英雄!”
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
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乡,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驻扎。
而后,其他的将士也进京勤王,比如袁崇焕,祖大寿等。
在这一次北京之围后,二个人有了不同的命运。
皇太极退兵后,施展离间计,造谣说与袁崇焕有秘密协定才能顺利入关进入北京,朱由检愤怒地抓捕袁崇焕,实施凌迟活剐二千刀,抄家之后才发现袁崇焕家无余财,十分清廉。
但是皇帝怎么会错呢,朱由检并没有认错,而是把袁崇焕的家人也流放二千里。
祖大寿被帝王的翻脸无情吓到拔腿就跑,后来在关外直接投降了满清。
只有秦良玉,一直坚持着对大明的忠诚,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满清入关,从未妥协。
四川土司奢崇明及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先后在四川境内作乱,明朝官军在与乱军交战过程中大都怯懦不前,甚至有贪图敌人贿赂原地逗留的,秦良玉率领“白杆兵”一马当先,不但取得了胜利,也对官军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让各路官军相互配合,最终将奢崇明击败。
明朝灭亡后,秦良玉依然在带兵坚持抗清。不仅带兵北上去辽地抗清,后来回到石柱驻守,把当地建设的相对安宁,许多战乱之中深受战乱的百姓都逃亡石柱避乱。
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
直到清军入关,顺治五年时期,74岁的秦良玉抱憾去世。
.
“真是一位奇女子!”长孙皇后看着秦良玉波澜壮阔的一身,既忐忑,为她揪心,又英勇,为她佩服。
这样的女子,她一定要写入史书,记下这样一位巾帼英雄!
李世民作为实用主义帝王,却是看到了另一个实用处:“女子也可以封侯拜相,还如此忠诚。嗯……”
仔细想想,他的二妹,平阳昭公主,也是如此,战功赫赫,从不贪权,还对家族对家人都很仁善。
相比前太子李建成,不知道好多少。
而且,他的将军家中也有不少性情豪迈能文善武德妻子,选拔寒门子弟会被世家抵制,但若是选拔本就是寒门的女子呢?
李世民想要的人才,从今天开始,大胆地跨越了一下性别。
而在武曌时期,二个权力巅峰的女人齐齐眼眸明亮。
“想不到,这大明对女人那么差竟然还能给女人封侯,封太子太傅。”武曌轻声一笑,看向上官婉儿。“昔日,因为女官没有品级,只能给你用后宫的品级,委屈你了。看来还是朕不够胆大,谁说女官非得用后宫品级,谁说女子不能封侯入正史!”
武曌豪迈的走到了高处,居高临下看着下面的万里江山,张开双臂:“大明都可以,武周为什么不可以!”
她的武周,一定会有更多女官、女将军、女公侯,被堂堂正正地写入正史!
【论情报,明朝的还有厉害的情报间谍专家。】秦继承者,阴嫚学法,有些学医有些学文学画,还有一些沉默的如同隐形人,不知道对这种事情有没有兴趣?
当然,他没有狠心到让子女亲自去做间谍,但是这种间谍机构还是得让皇室中人插手管理,嬴政想培养自己的儿女,再培养一批探子,去国外打探情报。
.
“大汉也可以有。”刘彻摸摸下巴道,“不如,就叫做‘绣衣使者’。”
汉代原本有专门管理侦查活动人员的官吏“候吏”,“候吏”也可以简单的说是那些情报工作者的头头。
原来的历史上,一直到汉武帝晚年,因为农民起义,刘彻才派范昆、张德等人,衣绣衣,持节及虎符,用军兴之法,领兵兵镇压农民起义,由此产生了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朝“绣衣御史”,也称“绣衣直指”。
因为天幕的启发,“绣衣御史”提前诞生了。
.
唐朝的官员齐齐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