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边,墨子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伞一边跟弟子们商议:
“那迷你的伞怎么一下子变得巴掌大,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大?”
“那伞骨用得什么金属,为什么折叠起来不会断?是铁吗?”
……
不懂行的古人看到了只是觉得“好好看”“好想要”,但是懂行的工匠眼里则是抓耳挠腮,恨不得钻进天幕里,把伞拆开去看里面的机关。
最后,是荆咕特意找到的机关伞视频。
铁柄伞骨的机关伞,伞面可以当盾牌,伞柄中空,内部藏有细剑,可以随时抽出细剑行刺。
嬴政:嗯?这机关伞,好像有些眼熟?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发现的珍贵的青铜马车,车上就有一柄圆形的很标准的伞,是青铜打造的,已经有了现代伞的标准伞骨和伞架。】
【这架青铜马车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的青铜机关伞。机关伞构造十分精妙,伞座和伞柄以自锁式闭锁相连,可以轻松打开和锁死。伞座上还有调节角度的机关,能够根据太阳的方位调节青铜伞的位置。伞柄上还有扣锁杆,可以有效防止伞柄在马车剧烈晃动时折断。】
【伞柄和伞盖的连接处采用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青铜齿轮,可以让伞柄均匀承受伞盖的重量,更加轻盈也不会影响马车的行进速度。】
【最重要的是,这把青铜伞还可以用来御敌。伞柄内藏有利器,随时可以变换成一把长矛,而伞盖也可以当做盾牌来使用。大秦的工匠真是为总是被行刺的始皇帝操碎了心】
大秦工匠们泪流:啊,总算有人说出他们的心酸了!
当个大秦工匠容易吗,又要质量好又要好看,还要能防刺杀,生活用品也能做出武器的功能,跨界哪有那么容易!
宋朝,沈括疯狂画画做笔记。
“好多伞!好多机关!”
后世的伞好厉害,秦始皇的青铜马车和青铜机关伞原来也这么厉害!
沈括沉迷为自己的新书又找到了新的灵感,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溪笔谈》将会因为天幕变得越来越厚。
明朝,宋应星连科举赶考的书都顾不上看了,忙忙碌碌画图,整个大脑都沉浸在猜测各种自动伞机关伞的机关里去,一时之间什么科考失意都顾不上了。
嬴政看着天幕放出的青铜马车展览图和各种新闻介绍,看着那夸张地介绍,有些无语。
行吧,知道后世对他的始皇陵爱得
深沉,没想到喜欢兵马俑也就算了,马车都这么喜欢。
还说什么千古第一“豪车【朱元璋在给百姓普及《大明律》时,特意做了一套《大诰》,普法效果非常好,为什么呢?】
【因为《大诰》本身,对百姓就是一套护身符。】
明初年间,村民吃饱饭,没有去干农活,反而先把《大诰》拿出来翻阅一番。
村民看着也不是多识字的样子,但是《大诰》有图画,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能结合图画猜一猜什么意思。
刘彻还在奇怪百姓怎么这么耐心学法律,还是说后世法律严苛百姓不得不学?
“交税了!交税了!”
一位凶神恶煞的地方官带着两个小吏来村里催收,村民上前质问:“我们今年的税明明已经交了,哪里又来什么税?”
“老太爷要过寿,你们就要交过寿的税!”地方官理直气壮压榨村民。
刘彻本以为,要上演一出学过法律的老百姓用法律回击地方官,还在摇头说着是无用功,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是毫无势力的百姓。
谁知下一秒,村民根本不跟官吏讲什么法律,一番纠缠不清后,一村人合伙,你从家里拿麻绳,他从家里拿红布,最后还拿一本《大诰》。
在一村人的合伙下,把官吏全给绑了起来,然后用红布捧着《大诰》顶在头上,朝京城走去,气势比官吏还嚣张:
“狗官,看你再欺压乡里,我去找皇上为我们平冤!”
刘彻目瞪口呆!
天幕里的官吏在骂“刁民”,天幕外的刘彻也很想骂一声刁民。
这么野蛮,这是要造.反吗?
可是看说要去找皇帝告状,又不像。
还好天幕解释了:
【《大诰》是一套类似图画书的《大明律》普法书,它里面用各种故事给百姓讲述大明法律允许做和不允许做得事,平时百姓没有事情做时拿出来当故事书看也可以打发时间。】
【而且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规定,如果百姓遇到了冤情和狗官,可以把官员绑起来,百姓头顶《大诰》上京伸冤。】
【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让百姓人人家里珍藏一本《大诰》,实实在在地愿意去看去学习,也让官员被约束不敢太过徇私枉法。】
【各朝各代要鼓励生产,还不如像朱元璋一样,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本人封赏扬名,然后画成故事传扬出去,刺激更多人去生产和创新,进行良性循环】
难得被夸奖的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
没错,他出生底层,他最懂老百姓的心思。
什么荣耀家族,荣耀乡里,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
百姓试错成本低,能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能让自己多一条活路、让自己活得更好,才会主动去接受去学习。
他听着天幕上讲述的用实在的封赏和名字来刺激生产创新,不由地看向大臣们。
大臣们被朱元璋最近的阴晴不定吓得不轻,一个个被看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却不知朱元璋根本没想他们,而是在想大臣们家中
的女眷。
小小的物资封赏对百姓有用,
但是对已经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官宦人家的确没有任何吸引力。
那么富贵人家喜欢什么?
名。
假如某位富贵人家的女眷也做出新式纺织机,
他让人把那女子的事迹画成书籍,传遍大明天下,并且特意说明是出自某某家族,整个家族还能无动于衷吗?
“天幕主意不错。”朱元璋缓缓开口,看着大臣们竖起耳朵紧张地听着,自己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这大明变革的开始:
“今若是众位卿家家中有女眷能再次改良织布机,朕按天幕所说,愿意给她名声封赏,帮她扬名天下,也帮她的家族扬名天下。”
众臣一片哗然,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也很震惊。
朱元璋没有管大臣和儿子们怎么想。
他冷酷地想着:天幕不是谴责明朝人殉和缠足吗,想让他放过那群女子,首先得让他看到,不缠足不人殉后,女人能有什么用处。
对帝王而言,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什么虚名,都抵不过“有用”。
.
听出天幕的意思,霍光非常主动:“陛下,臣明日就让陈夫人入宫觐见陛下。”
“善。”刘询非常满意,也很配合,“天幕说得不错,这纺织本就是女子所擅长,明日让宫中女眷和大臣家眷一起前来观摩学习,若是有青出于蓝者,按天幕所言,给她封赏扬名也未尝不可。”
大臣们一想起家中女眷都有扬名的机会,肉烂在自家锅里,一片赞扬之声。
君臣和谐之际,刘询飘飘然,还不忘开玩笑:“天幕都说了我大汉开明大气,既然夸‘老刘们’好多次,总不能让后世子孙失望。”
“是,大汉可不是那小家子气的明清。”霍光也笑,大臣们附和着,在说后世朝代的坏话中达到了难得的统一战线。
天幕带给他们的惊喜远不止一个织花机。
【除了织花机,二国时期,还有一位厉害的女性,史书上记载她被称为赵夫人,是吴国丞相赵达的妹妹,为华夏绘制出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地图。】
二国时期,吴国孙权招来丞相赵达:“听说你妹妹很擅长画画,不知可否为我画一幅军事地图?”
赵达应孙权的要求,已经把妹妹赵氏带上前来。
孙权亲自询问:“听说你擅画,我现在需要一副作战使用的地图,你看看你能画吗?”
赵氏恭敬回道:“绘画容易污损褪色,太脆弱了。而且军戎无常,军事地图需要时时观看,更易磨损。贱妾粗通刺绣之技,不如将那二山五岳、五湖四海以及城邑村镇绣于方帛之上,这样既耐磨耐损,又便于携带,岂不更好?”
孙权点头:“你且试试。”
此后,孙权特意给了赵氏从军行走权利,跟在兄长赵达身边,到处行走,观看,先绘画做简略记载,然后绣出更精彩的画面。
她昼夜不休,白天观察绘画,夜晚回去刺绣。
在这样紧赶慢赶的忙碌下,赵氏终于在孙权要求的时间内绣出了一幅“九州五岳之势”
图。
刺绣地图被呈上的那一天,孙权与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同在自己的军账重,看到刺绣图,连连夸奖:
“妙啊!妙啊!”
孙权爱不释手:“你不仅‘画绝’,也是‘针绝’!”
因为对赵氏极为满意,孙权将她收入自己后宫,被人尊称为“赵夫人”,因此她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是“赵夫人”。
.
“不错!妙极了!”刘彻拊掌大笑,“针凿女工本就是女子擅长之事,朕怎么没想到让女子来绣军事地图?这可比那过于简略的图画清晰多了,而且更便于携带。”
丝帛的地图遇到雨水依然会被弄的墨迹脏污,看不清楚。
换成竹简又太过沉重,目标也太过明显,被偷走就是大损失。
“让宫中女子和民间女子都尝试一下,有善于刺绣军事地图者,召入宫中专门刺绣地图!”刘彻当机立断道。
军事地图太过重要,专门刺绣地图的机构必须被朝廷掌管,宫中本就有专门司掌刺绣的女绣娘,现在刘彻决定往军事方向发展,就得看绣娘们有没有画军事地图的能力。
【除了本就属于女子的纺织业,刺绣行当,还有许多女子在传男不传女的行当里自力更生,创造出了璀璨的历史】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华夏古代十大女名医】
天幕先挨个放出“十大女名医”的名字、朝代和籍贯,包括知名度比较广阔的“四大名医”义妁、鲍姑、张小娘子、谈允贤,还有曾懿、淳于衍、胡愔、邢氏、蒋氏、方氏,她们都具有出色的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