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帝王陵墓与海外遗珍3

战车的优势十分明显,冲击力大、速度快,可以直接冲击敌人阵地。但是它的缺点同样很明显,到了山地、峡谷的地形会受到限制,只有在平原地区才能发挥作用。

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围魏救赵”,就是田忌、孙膑派战车突袭,取得最终的胜利。

战车的速度可以千里奔袭,重量可以猛烈攻击,如果遇到劣势被包围也可以结成“车宫”,形成一个“当垒”的屏障来“守车”等待救援,在平原上千里奔袭可以有奇效。

【说起骑兵,就不得不提一下对骑兵产生重大助益的马镫,马鞍和马蹄铁】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时期,骑兵刚刚开始诞生,并没有马鞍和马镫。直到春秋中期,秦国骑兵才作为独立兵种崭露头角。】

【在历史上,秦国骑兵多次长途奔袭,北攻胡貉、南攻扬越,对上同样以骑兵著称的匈奴也稳稳压制,是什么让秦国骑兵这么强大,后来者居上?】

【在秦兵马俑发掘前,史学家以为古代骑兵使用马鞍最早的时间是西汉。但是二号坑发现了骑兵方阵,里面的马已经配备了马鞍】

【没错,是马鞍】

【马鞍可以使骑兵的双手获得解放,更强更快地发挥和增强战斗实力】

天幕放出陶马的局部细节图。可以看到,每个陶马的马背上都雕有马鞍,鞍的两端微微翘起,表面还雕刻了鞍钉,周围的流苏和短带都雕刻的十分细腻。

嬴政第一次以这种角度看自己的马和马鞍,感觉十分奇妙。原来在后世人眼里,马鞍这也是了不起的进步。

他知道这是进步,但是论重视程度,明显没觉得有商鞅变法那么厉害。

嬴政的手指叩击着面前的桌案,天幕提到过不少技术,都是工匠之流的技术。天幕之前还说,墨子号被送上月球。

墨家,墨子,看来可以再重视一些,不仅仅是制作,也可以更加深入。

【当然,只有工具没有骑兵的强大依然是无用的,大秦的军士以及军功制也是骑兵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只可惜大秦资料太少,后世也见不到大秦的军阵风采】

【遗憾的是,大秦没有马镫。骑兵俑既没有马镫,也没有踏镫,所以骑兵应该是双手抓着

马背跳上去的,骑马时要抓紧缰绳以防颠落,想一想就很累】

荆咕放出现代的骑马视频。

是一位红衣长发的女子,轻轻松松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她挥舞着长长的套马杆,身旁是一大群奔驰的骏马,一起跨过草原,跨过河流。

“美人!”镜头从女子的脸上开始,然后不断放远。刘彻被美貌冲击,条件反射一声赞叹,不等群臣侧目,更激动地站起身来:“神马!”

这后世的骏马,真是矫健,这一定是神马!

而卫青和其他大将也很激动,“这就是天幕说得马镫吗!”他们看到了,女子脚下蹬着的金属马镫,果然让她骑在马背上更稳。

嬴政等秦朝大将同样看到想看的重点。

"很好,现在大秦很快就会有马镫。"这样明显对骑兵有用之物,一定不会放过!

【一直到晋朝时,才开始有马镫。谁能想到马镫在骑兵诞生一千多年后才会被发明呢】【还有马蹄铁,能减少马掌的磨损,延长马的使用寿命】

“u”型的马蹄铁出现在天幕上,荆咕还很详细地放出了现代人修马掌、钉马掌的视频资料。嗯,不得不说,真得很魔性,看得很容易上瘾,她差点看修马掌看到忘记做视频。

【这个目前从得到的史学资料来看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公元1世纪时期罗马人已经发明了马蹄铁,后来传入华夏,元朝时期开始广泛使用。一种是说我国隋朝时期已经有了马蹄铁,因为隋朝时期有一幅画上似乎是人在给马钉马掌。但是我国目前没找到隋朝时期的马蹄铁文物】

嬴政:不,现在不会了,大秦很快就会有了。还有马蹄铁,很好,大秦也马上就会有了。

至于文物,以后要多少有多少。

“招墨家巨子进宫。马镫马蹄铁造好后,着工匠打出陶俑仿佛骊山墓。”

一道道命令快速发下去,嬴政心情明显舒缓了许多,他发现陵墓被挖也不完全是坏事,这不给了他珍贵的马镫和马蹄铁。

【除了马鞍,还有马甲,不是人穿的马甲,是给马穿的铠甲,而且是石质铠甲】【石质铠甲是在陪葬坑发现的,里面陪葬的是动物,比如马匹,鹿等】

【石质铠甲分为人的铠甲和马的铠甲。人的铠甲是用青石材料磨成小方片,用铜丝连接起来,与甲

衣基本相似】

【马的铠甲是特大型甲,总甲片数量为三百多片,看造型是仿造皮质铠甲所造】

【无论是华夏还是世界,用铜丝和石片编缀制成的石质甲胄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又是一次新的飞跃】

刘彻:酸死了!大汉有皮甲、青铜甲还有仿铁甲他说什么了吗?

“后世人真是喜欢始皇陵,砖瓦当宝贝,铠甲也当宝贝。”刘彻哼哼,"朕的茂陵也不能输,只会更好。"

对此群臣并没有反对,因为大臣死后也有部分受重视的会陪葬帝王陵,帝王陵修得奢华,大臣也能享受到。

【除了各种军阵,秦朝的兵器也很有意思】【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王负剑】

经典画面:荆轲刺秦,始皇绕柱走。

大臣们急的不行,却又碍于秦律不能拔剑相助,只能在一旁提醒始皇:

“王负剑!”

“王负剑!”

荆咕乐子人精神发作,还来了个动图表情包,一个卡通小人围着柱子转啊转,转啊转,仿佛一个永动机。

嬴政:"…

笑不出来了。

后世人怎么回事,不是说尊敬他吗,为什么要把这种黑历史放出来!刘彻:“哈哈哈哈哈哈!画下来!一定要画下来!”他要收藏到自己的茂陵中去,流传给后人一起看看!

【春秋时期官吏各自佩剑,是一种身份象征。秦国文化发源晚于中原,战国时期才开始佩剑】

【春秋时期,吴越之地的青铜剑铸造工艺十分发达,当时的贵族皆以佩戴吴越所产宝剑为荣。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吴王阖闾剑,吴王夫差剑,发掘出来后千年依然锋利】

秦朝一群官员忍不住笑了。这群老冤家,竟然全被挖坟了,而且佩剑也全被挖出来,十分整齐。

【秦始皇陵中发掘的青铜剑已经从之前吴越铜剑的不足60厘米发展到90-120厘米左右,但是根据嬴政的性格,完全有理由怀疑他的剑至少长达120厘米,也可能更长】

【所以拔不出来也是有原因的】

后世甚至还有人做模拟实验,用以证明——剑太长,跑动的时候真得不好拔出来。

年龄大的公子公主们还能强壮镇定,年轻

小的实在憋不住,低下头掩饰自己想笑的冲动,憋得肩膀一颤一颤的。

嬴政:..

他明天就换短剑!

【秦始皇陵在文化上,带给我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后,还引发了文化内卷,欧洲纷纷发文】

在华夏宣布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后,希腊通讯社连着报道:“1977年11月,希腊发现巨型墓葬,据推测可能是23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墓葬……"

意大利公司也紧接着报道:“意大利历史名城庞贝古城发掘……”

——马其顿王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考古学的重大成果,意大利庞贝城,同样是历史名城,是欧洲近代考古的先声。

不得不说,曾经的文明古国,在考古学上再次走到了同一高度。但是希腊与古希腊已经割裂,罗马与古罗马同样分割,只有华夏依然还是华夏。

【秦始皇陵在现代也有着强烈的政治意义】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正在访华时,得知秦始皇陵被发掘的消息,激动地要求来参观】

【当时秦始皇陵还没完全发掘出来,经过特殊批准,李光耀得以来现场参观。看到兵马俑后,他激动地当场哭了出来,“秦兵马俑的发现,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作为同一个祖宗的海外华人,哪怕他已经贵为新加坡的总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这个消息被新闻社发布后,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看到了这个消息,激动地在世界不同的位置不断地跟其他人介绍:“这是我们的秦始皇陵!是我们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让全世界的华人更归心,对华夏文明有了更高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

【它还差一点导致国际争端】

秦始皇陵一发掘,工程浩大无法掩饰,闻风而来的美国人立刻打起了坏主意。

几位来得最快的美国人来到施工现场,对忙碌的工人说:“我们可以去坑中帮发掘人员拉几车土?"

工人没有多想。

此时还没有博物馆,也没有官方将现场保护起来,场地是开放的,挖掘现场大家忙得团团转,人手不够用,而且被挖出去的土也没什么作用,还以为外国人也学活雷锋,允许了。

br/>美国人撸起袖子去挖土倒在车上,再开车拉出现场,看起来十分勤快。

谁知道他们并不是一两人来,组团来。而且别有用意。

这边有人在忙着挖土拉土时,另一边有人在拍照,写作一条龙。

第二天国际杂志上就多了一张美国人挖土的照片,以及“华夏发掘兵马俑离不开美国的帮助”“华夏是否是独立挖掘,到底有没有外国参与”等等标题。

天幕下,刚被海内外一条心的华人感动到的古人骂道:

"无耻小人!"“阴险至极!”“这美国真是蛮夷之邦,尽会使些奸计!”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另一位美国人的到来才改善】【这位就是美国女记者、自由撰稿人奥黛丽托平】

【奥黛丽很亲华,曾经带着家人前后来华三次之多,那时候国际形势可是很乱,来一趟都不容易】

【她看完兵马俑,激动地冒雨采访考古学家,然后激情之下写出了一篇长达1万多字的长文《秦始皇帝大军——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考古发现》,文辞华美地盛赞秦始皇陵,并且把它发表在了《国家地理》上】

嬴政嘴角一翘:一万字,可以,够真心。

他突然挑剔地看了一眼赵高,别看赵高会拍马屁,但是一万字的长文吹捧,肯定不行。还是后人更真心。

赵高:"……"

一万字啊!

公子公主们佩服地看向父皇,没想到后世连外邦人也这么喜欢父皇。

【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秦始皇陵的报道】

【因为《国家地理》的特殊地位和崇高声誉,这一篇文立刻火了,也让美国人和全世界人对秦始皇陵大感兴趣,蜂拥而来】

“一万字!”刘彻捏起拳头,他不酸,他真得不酸。“夸个陵墓写什么能夸出一万字来!”

《上林赋》才多少字!

刘彻:“司马相如。”

“臣在。”司马相如心里一个激灵。来了,该不会又来了!

刘·恶毒甲方·彻:"朕的《茂陵赋》不能少于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