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说出去,他们家现在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全都有正经的活,要说现在唯一没有正经职位的就剩下二嫂了,她是个临时工。
这让二嫂心情复杂,她是临时工没有转正,这没错,但在之前的时候,下面几个弟妹还是下乡的知青,在地里刨食,她就算是个临时工,那也是让人羡慕的,结果一转眼,他们个个都成了光荣的大学生,未来光明,轮到她成了家里跟不上趟的了。
所以她现在严抓小孩的学习成绩,她之前是对学习看得不那么重的,毕竟她之前的认识是读书也没什么用,只是能够在家里多待几年,他们又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日后接他爷爷奶奶的班就可以了,毕竟留在身边的就他们这一房,但是现在看,接什么班呢?
要是他能自己考上大学那才是长脸的事儿!
最后寄过来的包裹是小弟那边的,要说起来,他那边的报过还是比较早寄回来的,只是包裹的速度不好说,谁知道在路上会有什么缘故耽搁了。
简明佑他去了那边上学晒黑了很多,也长高了,他和曲胜伯站在一起的时候,只比他矮半个手掌,已经有一米八了。
这个身高在北方都算高的,更别说在南方了。
刘玉看着他的照片,十分不舍:“他怎么黑了这么多,又瘦了这么多,就半年啊,他在那边是不是都没有好好照顾自己?不行不行,我要写信好好说说他,过年一定要回来补一补……”
这一次出门简蓁蓁十分畅快,夫妻两个这次旅行用外国的话来说是一次蜜月之旅,回来之后没多久就以饱满的精神重新回到了省城。
圆圆跟着爸妈一起来到了省城,先是一家人好好玩了几天,之后他就被爸爸妈妈轮流带在身边。
他们忙他们的,他玩自己的,有爸爸妈妈带回来的这些新玩具,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在林君风的期待中,他先是听到了某个地方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好消息,紧接着没多久,就飞快的蔓延开来,而后就是改革开放的好消息。
他已经等了许久,不过这个时候下面的人谨慎的多,不会迈开太大的步子,生怕又有什么变动,这个时候林君风也不着急了,只要确定已经发生了就行,事情发酵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就像分田到户,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普及也用了好一段时间。
简蓁蓁刚入学没多久就成了助教,开始帮老师们代课,然后自己也给学生上课,同时他她自己又是学生,她学的不单单是中医,西医也有涉及,她不是要改自己的目标,只是为了更好的增进自己对人体的了解,所以整个医学院的人,不分中西医,都对她有一定的了解。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知道这个人厉害,但是当他们一起上课的时候,才会知道她到底厉害在哪里。
只要有她在,老师基本都会提问到她,而她就没有回答不上来的时候。
和他们对比,那就是碾压。
大二她就不很少出现在大家面前了,至于原因是她更多的时间出现在了医院和研究大楼,加入到了研究课题当中,也是面向患者第一线的门诊之中。
遇到一个罕见的患者,他们一起研究病因,研究治疗的效果,遇到了病情复杂的患者,商量着定下诊治的手段,然后她就成了研究生……
简蓁蓁在忙,曲胜伯也没闲着,他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学科,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来达到他的目的。
他也把蓁蓁的情况看在眼里,她是一个医生,可以治病,但她很多时候也没法给所有人治病,来看病的十个人里有八个是穷人,相当多的人借遍了所有也没有办法支撑昂贵的医疗费。
他们能做得有限,但蓁蓁一直在对一些特殊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过她不是盲目伸手,她不会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去帮助别人,曲胜伯也不会阻止,他们能有这番造化,或许就是因果轮回呢?
如果他们这辈子多做一点好事,是不是下辈子还能在一起?
只不过,他们现在能帮的人有限,曲胜伯也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穷人都无法断绝,但能帮一个,积攒的功德就多一点,蓁蓁也会多开心一点。
那么他在满足自己兴趣的时候多赚一点钱,多赚一份功德,也不算难。
而且若是日后有必要的话,曲胜伯也想随时给蓁蓁提供一个好的医疗环境。
对现状,曲胜伯是有些不满的,因为总有些不知情的人在看到蓁蓁年纪的时候就给她下了定论,认为她医术浅薄,是个不担大用的黄毛丫头。
就算是知道了她的医术水平,因为她的年纪还有资历,仍旧有看不起的,虽然蓁蓁不在意,但曲胜伯知道了心里不舒服。
更别提还有一些不管他们中医治好了什么病人,都一律把他们当做巫术的人了。
这种人不应该出现在蓁蓁面前。
而想要达到目的,那就要多赚钱。
从什么行业入手呢?
林君风表示可以先做衣服,入行相对简单,之后有了资本之后可以再涉及家电,再之后房地产、计算机……他知道许许多多的行业。
一转眼,简蓁蓁研究生毕业了,成了优秀毕业生登上了榜单,而曲胜伯跟林君风他们一毕业,先去体制内上班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下海了,并且很快就支起了一个摊子。
他们两个成了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一家厂子。
他们生产的是衣服,款式新颖,颜色大胆,只要能够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一落地就会变成源源不断的金钱,然后就被他们拿去扩大生产。
不用担心人手不足,他们在特区虽然是生人,但这里到处都是陌生人,而且虽然有些乱,但是他们带了很多人出来,自保是没问题的。
上河生产大队想要找活干的人太多了。
就算这里的人想出来的都出来了,他们附近的大队还有很多人,他们本大队的人和附近大队结亲的不要太多。
他们单个出来还要担心被欺负,甚至被失踪,但大家一起跟着熟人出来就没有这个烦恼了,可以互相帮衬。
而且服装行业可以男女夫妻一起出来,只要细心,男女都可以做,就算手粗,也可以转后勤、销售等。
他们家里情况也好,他们大队是分田到户比较早的,等地里的活上了正轨,家里的活父母和孩子就可以应付,他们壮劳力出来挣钱正好。
就是一开始不想出去找工作的人,看着别人出去了之后没多久就可以给家里添置大件,甚至是起房造屋,谁还能耐得住?
就算分田到户后地里的出息能挣到的钱比之前多了,也远远比不上出去工作的。
虽然出去外面找工作还是比不上铁饭碗,但这不是找不到铁饭碗吗?
“叮铃铃——”
“放学咯。”
“我们会去踢毽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