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事已敲定

()立于一旁的红袖闻言眼中一冷,“大胆!娘娘身体不适,你却胆敢道喜?你是何居心?”

红袖本想继续些什么却被文慧制止,似是想到了什么般,文慧目光灼灼地望向姜裕。

“回娘娘的话,方才诊脉之时发现喜脉,姜裕已是经过再三确认才敢口出此言。恭喜娘娘喜得皇家嗣,此等大事还是要尽快禀明皇上才好。”

听到姜裕这番话,文慧与红袖忽而对视了一眼,彼此眼中皆是充斥着惊讶与欣喜之色。

“红袖,快,多拿些金银珠宝之物赏赐给姜太医!”

首先回过神来的文慧眼中充斥着兴奋之意,就连声音中也难掩激动。

当初她千盼万盼也得不到的,如今竟是在无意之中就达成了自己的心愿,这如何令她不惊喜?

一旁的红袖应声后疾步离开,而文慧的手则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腹,面上皆是得意。

归根到底,紫瑾之所以能够得到皇上的宠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其腹中的胎儿。母凭贵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只要有了孩,在宫中的地位便会与从前大不相同。

之前紫瑾就是拿着孩压她一头,现在她唯一欠缺的已经被弥补。

她倒要看看,紫瑾那个贱人还有什么资格和她斗,皇上的宠爱终究还是她的,就连老天都在助她一臂之力。

眼见着紫瑾就要生产,现在她只盼望着那一胎是个女孩儿,而她在有孕期间必定能够受到皇上的诸多关怀,若是她能够产下皇,那么就是她彻底压下了紫瑾的风头。

即便皇上之前对紫瑾百般疼宠,也不得不顾忌嗣的绵延之事。

虽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是皇上的亲生骨肉,可这蕴含的意义可是大不相同。

纵然是公主又如何,只要是女孩儿,长大成人后就免不了要嫁出去,远离自己的故乡。

如果能够寻到自己的心仪之人嫁出还好,可在这皇宫之中没有任何人能够得到自由,那些公主们赶上太平盛世倒也不错,若是不能,那就势必要被嫁到邻国亦或是他处和亲。

之前庞太尉北疆讨伐鞑靼失败可谓是一个重大打击。

那些鞑靼们正在嚣张跋扈之时,往后究竟会如何仍未可知,但不论何时何地,女孩儿终究是没有男孩儿更为稳妥。

如今皇后并不受到皇上的宠爱,遍寻各个宫中的妃们,也唯有她与紫瑾最为受宠。

若是她当真能够平安生下皇,到时即使肖想一番那个位置也并无不可。

思及于此,文慧眼中的光芒大盛,心中也愈发激动了起来。

后宫之中的每个嫔妃心底都有着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与皇上并肩而立,她亦不例外。

她想要的不仅仅是当妃这么简单,终有一日,东宫的凤印会是她的囊中之物。

红袖捧着一盒的珠宝匆匆赶了回来,文慧见此这才回过心神,看向姜裕的目光极为友善与温和,和最开始的冷漠与不耐简直是判若两人一般。

“姜太医,如今既然得到了如此喜讯,那自然不能让太医白白跑这一趟。这些东西仅仅是一点微薄的礼物罢了,还请太医收下,改日我定会重新备一份大礼亲自送到太医局。”

文慧把手中的盒递给姜裕,而姜裕见此则并未推辞,恭敬收下,然后行礼退出。

走出延禧宫后,姜裕看着手中充斥着各种名贵之物的盒忽而有些感叹了起来。

原本他来时见到蓝妃面上一片的冷然,还以为会在中途出些什么意外,却不想此番竟是有喜无惊,白白令他担心了一场。

如今他不光完好无损地走了出来,反倒还得了不菲的赏赐。

虽这过程难免让他有些惊意,可好在结果是好的。

姜裕淡淡的叹息声传来,蓦然想到了上次前来为蓝妃把脉的那位太医来,心下更是喟叹。

这宫中一向就是如此,福祸相依,是福是祸全在上位之人的一念之间。

与此同时,御书房内,皇帝四下扫视着众人,而秦嘉勋则在此时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这治理水患之事,臣有一个人选。”

在皇帝应允的目光下,秦嘉勋继续道:“中书侍郎周止鸣。此人与我有过几面之缘,谈吐卓越,气质非凡,其心思玲珑更是聪慧无比,想来水患之事交予他便是可以考虑的。”

皇帝的眼神一暗,似是在思索秦嘉勋的这番话,而下面的一干大臣们则在彼此对视一眼后当即附议,纷纷表示可把此等重任交给周止鸣。

毕竟他们并不想趟这趟浑水,治理水患乃是吃力不讨好之事。

若是成了至多得到几句褒奖外加微薄的赏赐,而若是不成轻则被罚去俸禄,重则会被罢免官职。

对于这种风险极大并且几乎没有任何收益的事情,他们是决然不会愿意去做的。更何况岭南之地路途遥远,一路上舟车劳顿,哪里比得了在这京城之中的邸宅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