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修文享受着因李书记帮助而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天马茶行公司内部却在告急。
除了富贵买的100盒,肖总和六个销售总共才卖十几盒。细究的话,只有两人卖出。
终于,有三位销售熬不住辞职了,还有一位正在打报告。
肖总很后悔,当初不该像修文建议的那样按目标倒推,计划完不成,如果第二批新茶开始采购,钱总那里又该催了。
幸好覃主任打消了两人为季洁争风吃醋的念头,所以钱总也不想逼得太急。何况,工资改革一事已经为肖总提供了弹药,逼急了肖总又该说工资改革有问题了。
覃主任本想提醒修文,但想了半天,知道修文对销售一窍不通,说了也没用,只好忍住不说。
最后还是季洁告诉修文,说公司气氛不对,建议修文赶紧回来。
修文一进办公室,就有一位销售闯了进来,找修文签字,要离职。
修文奇怪,说你不是应该找肖总吗?
销售说,跟肖总吵了一架,肖总不肯签。
修文问,为什么?
销售说,压力太大,公司原本没有一点基础,茶叶也是新品牌,人家不认。最关键的还是,肖总天天跟我们开会,动不动就发火,受不了。
修文想了想说,先等几天好吗,我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大家开会研究一下,如果大家拿不出好办法,你再辞职也行。
销售点头答应。
修文叫来肖总,肖总也是一脸丧气。
没等修文开口,肖总自己先开始抱怨,新公司、新产品、新人,零基础,一帮外行来销售,怎么办?
修文说,不好意思,我不懂销售。但计划是你订的,销售人员也是你招的,我们有马总的商业信誉,有我的专业质量保证,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
肖总以为修文是要追责,既紧张又生气,说你在茶叶行业是有名气,可这些人不是客户,客户是业外的人,有谁认识你?马总的强项是it,这么跨界同样没人认同。
修文见肖总太激动,就换了种方式,说那你现在有什么好建议?
肖总愣了愣,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重新建立销售渠道。
见修文不明白,就补充说,跟孙家那样,在各省找代理商,由他们再找地市级代理商,最后是县级。
这回修文算是听明白了,但作为外行他也知道这行不通。因为公司主打的就是高端小众,量也不大,不可能这么做。
不过修文知道,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否决肖总的建议,只能引发吵架。于是修文建议,高层开个会吧。
肖总迟疑了一下,知道躲不过去,只得点头。
修文叫来钱总和覃主任,四人一起开会。
修文让肖总先说。
肖总看了看大家,又迟疑了片刻,才开始讲如何在全国划分片区,寻找代理商进行销售。
覃主任没吭声,钱总问,这个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肖总说约三个月左右。
钱总问,按陆总跟茶商签订的合约,第二批茶叶很快就要交货了,咱们进还是不进?
肖总没吭声。
钱总继续说,如果不进,那么,我们第一次合同就违约,今后怎么办?如果进,钱从哪里来?
见肖总仍不吭声,钱总继续说,再说,咱们当初定的就是网上直销,现在再去找代理商,合适吗?有了代理商,咱们还要直销吗?直销和代理商地域重叠怎么办?
听到这,尽管修文不懂销售,但也大致明白钱总在说什么。不过见钱总不依不饶地说,觉得这不是解决办法,于是打断了钱总的追问,说,除了找代理商这个渠道,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比如微商什么的?
肖总眼前一亮,说对呀,这才符合网上销售的逻辑。不过找微商同样要花时间。
大家一时沉默。
正冷场,季洁告知孙公子来了。
修文说,那就让他进来吧。
季洁说,他已经进来了。
修文有些生气,但还没来得及说季洁,富贵已经进修文办公室了。
富贵见四人都在,也不介意,说我知道你们不是国企,所以一切必须以客户为主。先服务好我这个大客户吧,然后你们想干嘛干嘛。
说着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秘书连忙倒了杯水进来。
富贵说,沾你的光,那10斤卖完了,我得再买50斤。
修文喜出望外,再一次瞌睡就有人送了个枕头来。不过他还是尽量收敛自己的喜悦,微笑着说好呀,买茶叶当然欢迎!正好肖总在,你直接跟他签合同就行。
富贵说好的,却没动。
修文说,这里是公司高层,公司内部的事不需要躲躲闪闪。何况,你孙公子的性格也不这样。
富贵这才说,能不能给我国外总代理权?
修文不是很懂,只好求助于肖总。
肖总立刻说没问题,你打算年销量多少?
富贵问,你希望多少?
肖总说,200斤。
富贵想了想,说行,但价格是不是……
肖总说,上次你说是第一次,给了10%折扣,已经很好了,不能再多了。
富贵转头看修文,修文没吭声。
富贵知道修文不懂商务,就解释说,所谓国外总代理权,就是你们的茶叶卖到国外去都必须通过我,你们自己不能卖,也不能再有第二家卖。
因为我享有垄断权,所以我一年至少卖200斤,也就是从你们这里买200斤。
不过呢,上次买10斤的折扣是10%,这回200斤你怎么也得松松口吧?
修文说行呀……
可没等修文说完,肖总抢着说,最多88折,不能再多了。
修文看看肖总,又看看富贵,没说话。
富贵说,那这500盒我先要了,10%的折扣。代理权过两天再说。
修文说没问题,你跟肖总签合同吧。
肖总是既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总算卖了不少,难受的是这家伙怎么非要等到修文回来才来拿货,这样功劳都归修文了。
签合同打款提货,富贵居然没任何耽误就直接付全款提货。
临走还念念不忘,说陆总再考虑考虑,我是真心想跟你合作。
修文点头说,没问题,不过你也不能太小家子气。
富贵说好,你等我消息就行。
大家继续开会,肖总很尴尬。
钱总问,给孙公子八折也没问题呀?
肖总没吭声。
修文说,咱们还是讨论一下咱们自己销售的事情吧,孙公子他们能卖得那么好,咱们为什么不能?
肖总又哑了。
钱总同样也没什么办法。
最后还是覃主任说,你们注意到没?孙公子要茶叶时并没有太注重茶叶本身的品牌,基本就是顺着货架拿。
钱总不明白,修文倒是反应过来,说我们的茶有十个生产厂家,或者说有十个品牌,如果他不关心是哪家的茶叶,那么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信任我们公司的茶,或者说是客户信任我们公司的茶。
覃主任又补充说,还有一个细节,孙公子说是沾陆总的光,那10斤卖完了,得再买50斤。
这个结论无异于又扇了肖总一个耳光,他的理由本就是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够,可从富贵的行为却能发现,他关心的就只是公司这块招牌。
所以,肖总懂了,却不吭声。
覃主任见大家都不吭声,故意问,陆总最近去过哪个国家?
修文说陪爷爷做复查,去了一趟日本。
覃主任说如此看来,孙家将茶卖到日本去了。
修文顿时也反应过来,由衷地说了句,覃主任可真够牛的!
这回钱总也反应过来了,就说孙家打的还是陆家的牌,我们怎么就抱着金饭碗没饭吃呢?那我们也打陆家的牌子不就得了吗?
修文不好解释,只得看着覃主任。
覃主任说,在陆总心软的情况下,蒋家还被罚了500万,并且不许再用陆家的名号。
见大家又是愁眉苦脸的样子,修文只好说,我爷爷比较固执,但茶佛、茶仙他们还是有改革的想法,看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做点文章?
关于茶隐世家,我记得去年蒋会长提了三种方案,一是在行业协会里增加一个专家组;二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是在农业科学院成立一个茶叶研究室。
只是现在跟蒋家闹翻了,这些也没人去搞了。
钱总一听就来了精神,说咱们干嘛要依附官方机构呢,自己搞一个不就行了,比如达摩院、罗汉堂之类的。
见大家没反应,就说成立一个茶隐世家文化研究院,将这几家召集起来,然后咱们就可以借他们的名誉了。
肖总跟着叫好,但很快他就想到费用问题,说蒋家被罚500万,那我们用不得好几千万呀?说着大家都看着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