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傀儡

天字码头 古慈儿 1253 字 11个月前

()此时,兄弟在屋外同小孩子们玩耍,女眷们皆去厨房准备晚饭,因而主屋内就只剩下了坐着的王氏和冯少白母子二人。

王氏自然而然地同儿子聊起了香港的生活起居,至于那些工作之事她还真是一窍不通,但她听得出儿子在港做的有声有色。

此刻,她眼角的褶皱平展了许多,脸上也自然地洋溢着幸福,继而欣慰地夸了对方几句:“我二儿少白最有出息,小时候的书可真没白读,竟当上了什么社长,你可真为咱们冯家增光啊。”

宽大的石青袍袖下,王氏双手相搭,继续同儿子絮叨着:“当年,你祖父被朝廷发配到了伊犁,你父亲又重病不起,冯家败了,欠了外债,还遭人白眼,最后啊,咱们娘四个只能从广州迁来江门避难,一想起从前来我这心里就...”

见母亲捂着胸口,忽现了愁苦之态,冯少白赶紧坐近,拉着对方的手,极力安抚道:“娘,都过去了,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这段往事于母子二人皆是刻骨铭心,而冯少白的祖父其实就是从前卢湛随口提到的倒霉茶商冯克俭。

冯克俭因被洋商算计,从而欠下巨债以致破产,而后还被愚昧的清廷发配至伊犁充军,不久后便客死他乡,而其子冯剑春亦受牵连,没了营生不说,身体也积劳成疾,患了重病。

这些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如今在冯少白看来都是对其意志的一种磨砺,那时的他经常遭受叔辈们的无礼斥责以及同辈们的冷嘲热讽,倍感世态炎凉后,小小年纪的他便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做个有用之人,才可摆脱窘境,活得堂堂正正。

而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幼时的悲惨经历也令他对清政府由最初的不满慢慢演变至了后来的深恶痛绝。

从镜吾学堂毕业后,想做医师的冯少白便想去考香港的西医书院,将来悬壶济世,医病救人,后来的他终于凭借聪明才智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优异的成绩成了当中的一员。

母亲王氏更是不吝家财支持二儿子成为社会的栋梁,助他在人生的路上有所作为,因而感念母亲的恩情,冯少白十分敬重王氏,对于母亲的要求他也尽可能的遵从满足。

可唯有一点他却始终不愿屈服妥协,那便是对待他发妻陈安的态度。

陈安乃土生土长的江门人,祖父曾为知县,她会做针线活,也过裹小脚,是个知书达理,性情温和的传统女子。

可尽管她家庭环境还算优渥,但当地的陈旧风俗好似一道巨大的屏障阻碍着女子思维的开化,因此陈安并没读过什么书,基本算得上是个称职的文盲。

通过亲戚的斡旋,陈安议婚的对象是一名冯姓商人之孙,这位冯老爷本在省城经营茶叶,可后来却不幸锒铛入狱,导致家道中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