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疾苦

天字码头 古慈儿 1023 字 11个月前

()而令众人意外的是,老妪并不避讳这个话题。

提及此处她虽仍感悲伤,但毕竟时隔多年,她也算是能够坦然面对过往了。

此先,因丈夫从前毕业于福州船政局,颇懂技术的他便在香山一带做起了航运生意来。

但赋税繁重且又时常因大小事宜向朝廷捐银,因而这生意做的颇为艰难,夫妇俩的日子过得有些捉襟见肘。

后来赶上船政局的洋教员们罢课,老妪的丈夫王达宗被紧急招了回去,因而老妪携子亦随夫迁往福州。

只可惜太平日子短暂,战事很快由内陆波及到了东南沿海。

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之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

顷刻间,战舰或沉或伤,官兵殉罹者不计其数。

接下来,法舰继续发射重磅炮弹,造船厂的车间、仓库和即将竣工的巡洋舰受到了毁灭性的攻击。

铸铁厂、轮机厂和绘图车间都惨遭重创,巡洋舰船体遍布弹孔,状如蜂窝,惨不忍睹。

而老妪的丈夫王达宗也成了马江海战的殉葬品。

这场战争发生时,洛景枫只有几岁。

渐渐长大后,他曾听父亲提起过,也从卷宗中读到过,因而大体的过程也基本了然。

海战失败之后,昏聩无能的清廷不知反省政府在海防战略上的短见,不仅未对福州船政局的未来发展方针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必要调整,反而做出中国制造不如外国的错误结论。随即下达了削减开支、裁减员工、从西方购买铁甲船为己所用的指令。

朝廷对于中国海防战略方针这一根本性的转变,使得福州船政局逐渐处于停工状态,再加上闽海关不能按照原来规定按期拨款,积欠甚多,船政局从此日益走向衰败...

好在中法海战这场败仗没有白吃,自此,清廷开始大力推广现代化沿海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1891年和1892年,老妪的两个儿子王生平和王生安受父亲海战殉国的影响先后加入了北洋舰队,以期为国进献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