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多他虽时常出海,可每每都是在前往南半球的路上,北上回国的生意都由同僚水尚承接。
毕竟洛鸿勋初来乍到,他心想立稳脚跟全心为商行才是紧要,绝不可能把一己私心放在首位。
再加上自当年十三行大火之后,行商损失惨重,多数转去上海一带投资,因而万福商行几乎断了与广州当地商人的经贸往来。
在这种情况下,洛鸿勋想要因公回趟广州都没有机会。
可随着万福商行与江浙沪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尤其是李应泉同一广州商人在上海合办了太福纱厂且还涉足了金融业后,在一次水尚带队前往宁波洽谈合作时,急缺助手的李应泉选择了洛鸿勋协同前往上海。
这次李应泉会挑中洛鸿勋陪同其实是有原因的,随着上海的开埠,越来越多的广东人抵沪淘金,洛鸿勋通晓粤语,且英文也说的还算流利,因而才成了李应泉的不二人选。
还有一因素也很重要,就是洛鸿勋端正的品行,可日理万机的李应泉是如何发现这一点的呢?
此事就发生在去上海的前几天,去商行领了工钱的洛鸿勋欲要离开时,正巧碰上了下楼喊管事陶青莲兑换钱币的李应泉。
李应泉认为上海货币市场有些复杂,所以他每次出门前都在新加坡本土先将零钱换好,省得到那给大伙找麻烦。
而陶青莲不知是真耳背还是故意装聋做着他事,反正好半天他都没个回音,害的李应泉特意跑下楼来找人。
李应泉虽为万福商行的大老板,身价已过百万金,可平日里却十分节俭,连分毫都要计较。
楼梯下到一半的他定睛一看,瞧见洛鸿勋就在眼前,于是他心想自个就别去费力找陶青莲了,干脆让洛鸿勋跑腿为自己兑换些散钱来。
不多时,阔步归来的洛鸿勋把兑换回来的三块钱角子上交给了李应泉后,李应泉便打发他离开了。
又过了好一会,本未在意的李应泉准备离开时,刚要将办公桌上的散钱收入囊中,可却无意中发现,散钱好像比平日多了些。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