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海运

天字码头 古慈儿 1028 字 11个月前

()赵清阳虽力推海运生意,但以他在洋行的地位还不足以令这项方案最终通过,这其中还得感谢他的父亲,因这次提议极为罕见地受到了赵习瞻的认可。

若论往常,赵清阳的建议赵习瞻一般都是不予理会的,可升为总商后的他因职务之便与朝廷官员和洋人接触的更为频繁。

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赵习瞻深有感触,拥有自己的船只将会使怡兴洋行的整个贸易链条连通,从而撇开洋人对其中的大力干预。

再加上赵习瞻一直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希望有生之年怡兴洋行可以在自己的经营下雄踞广州众洋行之首,因此高瞻远瞩的他拎得清事件轻重,最终应下了赵清阳的建议。

这项议案获批后,喜出望外的赵清阳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募集资金,着手准备了。

十分积极的他这次想要大展一番拳脚,他希望通过海运来巩固自己在洋行的地位,且更希望洋行上下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可以因此对他另眼相看。

最开始赵清阳决定先购买一艘英国全新商船开展海运,可粗略估算,开通海运业务需要的资金约在三十万两白银左右,其中购船就要花费二十五万两白银,其余五万两则用来招募船员等细碎事项。

这么一大笔资金洋行一时间难以凑齐,通过周转,赵清阳于五月底共筹集了二十万两白银。

可那还有十万两的缺口要从何处弄来呢?

在这种关键时刻,赵清阳率先想到了自己的好友卢湛。

本欲邀卢湛加盟的赵清阳起初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可几经思虑后卢湛最终答应将十万两白银借予他,期限为两年,按照年息二厘每年偿还一笔。

卢湛不加盟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他亦认为耗巨资开展海运,定会被洋人打压,而且万一出了事故那样会得不偿失,血本无归。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些利益给洋人,让他们也承担一部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