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说,诺贝尔奖还是算是相对公平公正的。毕竟,它是世界瞩目的大奖项,全世界有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这个奖呢。
像是华夏,就一直有诺贝尔奖获奖焦虑症。
直到莫言获得文学奖,直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焦虑才稍稍平缓。
但是,中国科学界仍然是有大把的人在为着这个奖项而努力着。
科学界在夸奖一个人的时候,往往都是说,这个人是最靠近诺贝尔奖的人。
可以这么说吧,诺贝尔奖,那是绝大多数的科学家一辈子的梦想,是被他们当成一生最荣耀的奖赏的!
“郑浩,你在西方知名度还不算太高,虽然随着你的超级有机肥以及特种塑料纤维布的衣服和特种塑料薄膜在全世界的畅销,浩方科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公司,但是,你本人还是有点太低调了,以至于,西方国家的人呢,有很多对你并不了解。我的建议是,你不妨在适当的时机出访欧洲,然后呢,制造几起轰动性的大事件,提高一下你的知名度,再以适当的时机博取那些瑞典科学院院士
的好感度!这都是运作!毕竟,最终的获奖者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出来的呢!”铃木媚子笑道。
“我懂了。”郑浩点点头。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运营。
一个不会自我包装自我宣传的人,往往他的人生也会坎坷一些。
但是,怎么解释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现象呢?
这位先生已经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过程中陪跑了很多年了,可惜的是,他至今还没有获奖。
他在西方缺少知名度吗?
貌似还真的不缺。
这只能说,村上春树的风格很可能是因为不适合评委的口味,所以才被一再game-over掉的。
由此可见,评委才是最最重要的。
评委如果不喜欢,那怎么着都是白搭。
自己真的是要做一下运营的话,那不妨就去瑞典好了,直接运营那些诺贝尔化学奖的评委。
当然,运营不等于直接去讨评委的欢心什么的。
只是去适当制造一点自己的影响力。
这样的工作,很可能不少的中国相关人士都这么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