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村支书

山根 胡说 1654 字 11个月前

村支书

王满堂坐在地头上,眼睛不眨的打量着生活了一辈子的庙底村。

村子还是那个村子,西边是一孔孔有了年岁的窑洞,这些窑洞冲着南面的向阳面,都挖出及其狭小的洞,按上一个玻璃窗,就成了能换气能进光线的窗户;窑洞的屋檐下,无不例外的被烟火熏的黑乎乎的一片,不小心蹭上去,衣服上会被粘上脏兮兮的一片,窑洞上面探出的半叠黑色的烟囱,三三两两的冒着青色的烟,一阵风吹过来,青烟胡乱的舞着,眨眼的功夫就看不见了。

在窑洞里过日子的人家,越来越少了,王满堂自言自语的念叨着。

王满堂的视线垮过中间的梯田,一直往前看着,直至看到自己的家的砖瓦房。

十年前,王满堂家的砖瓦房,可是庙底村里唯一的青砖红瓦的屋子,在一顶顶破旧的窑洞面前,如同一个傲娇的白天鹅一样,高傲的看着这些粗陋不堪的丑小鸭;随后,李建国修建了一座,比自己家的砖瓦房还要宽敞亮堂的房子,当李建国家的房子起来的时候,着实把王满堂气的要命。

王满堂是庙底村的村支书,怎么能容忍村里的人住着比自己还要好的房子呢?转念一想,自己的房子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赚来的,而他李建国要不是有个能干的闺女,他这辈子恐怕都要趴在那个低矮潮湿的破旧窑洞里了吧?想到这些,王满堂心里平衡了一些。

自从李小军回庙底村开工厂以后,村里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更惧怕这种没有希望的生活将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村里的壮劳力,只能狠心扔下家里老幼和婆娘,凭着一身力气到城里寻找生活。只会攥着锄头和?头的双手,到了城里之后,怎么可能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呢?无奈之余,这些汉子们只得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奔波在一个个建筑工地,从事着最危险、最劳累的工作---和泥搬砖、扛水泥···

村子里稍微年轻的劳力都走了,田间地头多是老人和婆娘忙碌着,地是巴掌大的梯田地,光是扛着农具走到地里,已经是累的疲敝不堪,可是不能躺着不干活啊,家里的老少还指望着这些地,供应一家的吃穿用度呢!

靠天吃饭的庄户人家,要是天公不作美,来个旱涝虫蝗,一年的收成泡了汤,家里的粮囤青黄不接,贫穷的日子多了抱怨、埋怨,走到街上,经常听到破旧窑洞里传出一

阵阵的吵闹声,甚至有的村民,为了地头上位于界石上的土地,到底应该归属于谁,而大动干戈···

而这些状况,随着李家手艺人加工厂的逐渐红火,慢慢的改变了。

村里的老人托人给在外打工的劳力捎信,李建国家的老小子在村子里开了个厂子了,挣钱不比在外面少,赶紧回来!

哪能不回去呢?常年在外干着出大力的活,腰早就疼的直不起来,家里的婆娘长什么样子都想不起来了,几个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了一概不知,为了赚那点辛苦钱,家都没有家的样子了。

有手艺的劳力都回到了村子,能在工厂里干活的劳力钱千恩万谢,拼着命的好好干,果真同老爷子说的那样,在小军的厂子里干活,月月都有钱拿,还不耽误地里的活,比在外面干活强多了!

没有被小军录用的村民郁闷不已,为了一家人生计,无奈之下还得到城市里游荡着,继续着出卖着廉价的劳动力···

男人回来了,村里的太平了许多,那些原来向着没事嚼舌头闹事的婆娘们,老老实实的跟着男人下地干活,家里的日子比原来舒心多了,地里的庄稼也肥沃起来,看着地

里绿油油的地瓜苗,肥大的叶子不停的随风摇头晃脑,王满堂不禁高兴起来,随手将脚底下的一棵地瓜苗拔了起来,揪下一个小小的地瓜,在裤腿上擦了两下,放到嘴巴嚼了起来。

“哎呀!”正嚼的起劲的王满堂,将手里的半截地瓜扔到了地上,捂着嘴巴呻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