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
杨小兵妈妈向来对罗凤兰印象极佳。
年前同李建国一起来到深圳的罗凤兰,同泼辣毫无顾忌的罗凤英相比,罗凤兰性格温顺、说话慢条斯理,刚刚来到春霞家里,来不及休息,放下手里的包裹,跑到厨房就帮着杨小兵妈妈在厨房里忙活,跟杨小兵妈妈说不完的知心话,照杨小兵妈妈的话说,这么勤快、能干、善良的女人,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罗凤英是个不省油的灯,走到哪里都会惹出生非,而罗凤兰总是及时帮着姐姐善后,如此通情达理、懂人情世故的女人,真能到家里帮自己照顾孩子的话,还真是非常合适。
“春霞,要不你就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你罗婶一个人过日子,家里应该没有什么事情,让你罗婶来,咱们可不能亏待人家,按照现在月嫂的待遇给她工资,这样咱们心里还踏实一些。”杨小兵妈妈征求着春
霞的意见。
“您放心吧妈妈,罗婶要是真能到家里帮忙的话,肯定不能亏待罗婶。”李春霞笑着说道。
爹在世上的时候,叮嘱过自己,一定要善待罗婶。虽然罗婶没能跟爹走到一起,但是在李春霞的心里,罗婶已经是自己的亲人了,在爹生病的那段艰难时光里,罗婶一直不离不弃,仔细呵护着病入膏肓的爹,冲着罗婶对爹的这份情谊,在以后的日子里,肯定会把罗婶当做自己的亲人。
李春霞立刻给李小军打通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听的出来,小军肯定在工厂里忙碌着。因为怀有身孕,路途又遥远,春霞给李小军转账了创业所需的款项后,还没有来得及回家看看小军的“李家手艺人”加工厂,小军在电话里跟春霞详细描述过工厂的情形,得知村里王满堂等人大力相助小军创业,并且加工厂短短时间内实现了盈利的时候,春霞暗自赞叹,小军不愧是李家手艺的传家人,真是好样的。
“姐姐,快生了吧,公司里的不管多忙,也别操心了,安心回家休息吧!”电话里的李小军,在嘈杂的环境里,扯着嗓子跟春霞说着话。
“小军,现在生意怎么样?”李春霞笑着说道。
“姐姐,我回家开厂子这件事,还真是走对了,咱们山上树木多,成本少,这才几个月的时间,账上就出现钱了!”电话里的李小军兴奋的说道。
“能赚钱了是好事,别忘了,这个厂子可是村里帮着你建起来,一定要多让利给村里的叔叔大爷们!小军,你可得记住了,钱散人聚,钱聚人散!乡亲们日子过的不容易,为了出门挣钱,多少老人孩子自己在家里。”李春霞叮嘱着李小军。
“姐姐,放心吧,这不村里的劳力知道咱们庙底村有能赚钱的买卖了,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还能守着老婆孩子,谁还愿意到外边卖命?这不,大牛的结巴爹都回来了,听大牛爷爷说,大牛娘知道大牛爹现在在厂子里干活,不过混日子了,过两天也从娘家回来了呢。”小军高兴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