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后事

山根 胡说 1636 字 11个月前

后事

天空中飘散着零星的小雨,被雨水冲刷过的山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土腥味道,路边凌乱的杂草和落叶,被泥水裹住了,乱七八糟的陷在泥泞的土路上,松松软软的泥土地,一脚踏下去,地上变会出现一个鞋底模样的泥坑,这样的天气,没有要紧的事情,村里的人是不会到外边去的,对于农村人来说,下雨天就是他们的休息日。

今天不一样,今天是李建国入土安葬后的第一天。

按照村里的惯例,帮忙操持白事的乡亲邻居们,今天晚上还要在办理白事的人家里吃一顿酒席,清点一下账务。

农村有这样的风俗,发生白事的人家,会拜托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全程安排整个白事的流程,包括如何安置逝去的人,跟哪些有亲戚关系的人报丧事,安排什么样的档次的酒席,如何答谢来帮忙的乡亲,这次李建国的后事,不等李春霞开口,王满堂主动包揽

了这个差事。

除了王满堂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年轻人大多在外闯荡,稍微年轻点的,像四十出头的李为民,需要这些腿脚利索的人,跑远门置办东西,到外村里的亲戚家报丧。

王满堂当了这么多年的村支书,安排事务的本领还是有的,在他的安排下,大牛爷爷等几个人到春霞娘坟那里重新修整坟墓,村里几个干活比较利索的,在李春霞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两块塑料布,塑料布底下摆放了从邻居家借来的饭桌,几个婆娘忙前忙后的在院子里炒着菜,闹哄哄的两天过去,等李春霞和杨小兵他们离去的时候,院子里几个人盘腿坐在塑料布底下说着闲话。

在村里人眼里看来,李建国的后事办理的相当隆重了。

做了一辈子木匠的李建国,闲暇时,早就给自己做好了棺材,照李建国的话说,人过六十古来稀,自己已经是六十的年纪,不知道给镇子上多少人做过棺材

,春霞娘走的时候,家里穷,没有钱置办好的棺木,借了一圈的钱,给婆娘买了一口一拳打下去,就能打出一个窟窿的薄棺材,现在条件好了,把自己百年后要用的棺木准备好,不至于用的时候,着急忙慌的睡一口不中意的棺材。

白杨木材料做成的棺材非常厚实,每一块板子都是李建国精心刨制的,刨平整之后,仔仔细细的用砂纸打磨,棺材边边角角用胶粘和的结结实实,等棺材做好之后,李建国特地到四十里铺集上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纸,将棺材的里面装裱的美观好看,棺材的外边,来回刷了三遍油漆,等棺材全部完工以后,放置在东屋里,太阳照到上面的时候,都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来。

李建国曾经说过,自己做的这口棺材,将来是和春霞娘一起住的,春霞娘住了一辈子的破窑洞,不知道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是什么感觉,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到,现在有条件了,得让春霞娘跟自己一起,居住上宽敞的“房子”。

李春霞嘱咐过王满堂,尽着最好的来置办爹的寿衣,一顶青色的帽子,一套青色的大褂,脚上一双千层底布鞋,李建国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整整齐齐的穿戴衣服,身上没有一丝的尘埃和污垢,紧闭双眼的李建国,安静的躺在自己打造的棺木里,像是睡着了一样。

委托刘婆子等人扎的千里马,两位手拿脸盆毛巾的金童玉女,分别陪伴在千里马的左右,一座带着大院子的四合院,各式的家电一应俱全,连洗衣机、电冰箱这类没有见过的家电也扎了进去。刘婆子解释说,李建国现在已经是仙家,这些纸扎,会让李建国在阴间过的舒舒服服的,洗衣机和电冰箱是跟着别人学着做的,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