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
一阵家常闲话,王明见整个人逐渐也放松了下来,没有了一开始的拘束,跟春霞一边谈论着现在农村的现状,一边说着自己家里面几个孩子上学的劲头,话里话外,除了对眼下贫困的生活的无奈,些许还有一些期望,期望几个孩子都能出人头地。
春霞对王明见这份心思自是无比的清楚,自己的父亲何尝又不是这样?或者说,在广袤的农村,哪个父母又不是操的这份心思?
只是,王明见的话里面,倒是让春霞感慨更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责任到人,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生活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可是终归农村承包的土地有限,土地承包之后,能够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的项目还是很少,眼下农民的生活境况还是比较贫困。
土里面刨不到庄稼,就只能进城打工,稍微有点力气的年轻人,不是南下就是进城务工,而这越发让导
致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眼下一些村子,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这些人劳动力又有限,只能让越来越多的土地荒芜,而这种荒芜的背后,是更多的农民工不愿意再回到村子…
可如果家里的生活境况能够得到改善,生活水平能够提高,谁又愿意离乡背井,到异乡漂泊呢?
春霞没来由的,总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做些什么。
她想到自己来深圳这几年,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是生活在老家的大多数父老乡亲,还过着如同王明见描述的那样的贫困生活。收入来源实在太少,经济上的困难,严重束缚了眼光和格局,因为贫穷,出现了很多的愚昧不堪的事情,甚至因为贫穷,导致亲情的荒芜和缺失。
千里之外的老家,除了山还是山,那层峦叠嶂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盘山羊肠小道,高高低低的梯田,一张张黝黑的脸孔,农闲时背靠黄土坡慵懒晒太阳的人们…这一切,随着王明见的诉说,就像是一幅幅画卷一样,渐渐地浮现在春霞的脑海里。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老家又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呢?春霞的脑海里不断思考着这个问题。
“春霞,小兵让我们到对面的美心饭店去,他定好菜了,小杜和蕙兰带着天天过来了。”陆媛拿着春霞的包走了过来,礼貌的同王明见打了下招呼。
王明见急忙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走到李春霞身边,语无伦次的连声说着谢谢。这个憨厚老实的农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来打听天天的情况,李春霞非但没有嫌弃自己,反而帮了自己找了工作,主动带天天跟他见面,这种格局和肚量,非一般人才能有啊!
春霞和陆媛走在前面,王明见跟在春霞的身后,低着头不敢看饭店里的客人投向自己的眼神。王明见知道自己的穿着打扮实在是过于寒酸,跟走在前面的春霞和陆媛实在是相差太远,像是两个不同世纪的人,不知道天天看到自己这个叫花子一样的舅舅,会不会嫌弃呢?
“爸爸,爸爸,妈妈来了吗?我一个星期都没有看
到妈妈了。”饭店的包间里传出一个稚嫩的声音,王明见站在门口往里望去,看见杨小兵的怀里抱着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
男孩长的眉清目秀,一双眼睛和自己的妹妹王明芳一模一样,毫无疑问,这个小男孩就是自己的外甥天天了。
男孩穿一件白底红字的运动服,理一个干净利索的小平头,两个小手不停的抚摸着杨小兵的脸,杨小兵爱怜的将孩子抱在怀里,不时亲昵的将脸蹭到天天的小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