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生病的李建国

山根 胡说 2209 字 11个月前

生病的李建国

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老家,此刻的李建国正面如死灰的躺在炕上。

现在已经是深秋九月,山村的秋天天气已经转凉,即便是盖着厚厚的被子,李建国的还是冻的瑟瑟发抖,李建国意识有些迷糊,甚至觉得现在的季节不是秋天而是冬天,如果不是冬天的话,怎么会感觉这么冷呢?

李建国感觉实在是冷的受不住了,拼劲全身所有的力气,努力的将干瘦的身体蜷缩起来,两个胳膊抱在一起,把被子使劲的往上拉拉,甚至将被子蒙在头上,试图这样做,被子就可以给自己增加些温度,可是,无论李建国怎么挣扎,浑身还是冻的瑟瑟发抖。

早上起床的时候,李建国习惯性的拿起酒瓶喝了一口,随即扛起放在墙根的?头准备上地里。秋天可是农村最忙碌的时候,好不容易辛苦了一年的庄稼,这个时候都在地里等待着自己去收获。

李建国家不能跟别的人家相比,别的人家最少有两口人,即便是王柱子家,还有一个傻婆娘陪着王柱子在地里。婆娘脑子不灵光,可是好在王柱子吩咐婆娘干活的时候,干不好也能干一些。

可是李建国就不行了,闺女和儿子都不在家,新盖的五间砖瓦房里,来来回回就是李建国一个人忙活,农闲的时候,村里的人会到家里串门看电视,到了农忙时节,大家都顾不上了,都在自己的地里辛苦的忙碌着。

农村人靠天吃饭,地里的这点收成,将是一家老小一年的口粮和经济来源,这个时候怎么能偷懒怠工呢?

李建国伺候了一辈子的庄稼地,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即便这几天肚子一直都不舒服,可是李建国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庄稼人不能跟城里人相比,庄稼汉皮糙肉厚,小病小灾的挺挺就过去了,医院那个地方李建国实在是不愿意去了,一辈子跟医院打了两次交道,第一次去医院,老婆送了命,第二次去医院,自己成了个瘸腿,对于李建国来说,这个医院真不是个好地方,如果不是每年到医院里找一下王清泉王大夫,打死李建国,他也不愿意到医院里去。

眼看着地里的秋苞米都熟透了,李建国心急如焚。

收苞米是一件劳动量非常大的农活,首先要把苞米一棒一棒的从苞米面秸秆上掰下来,把苞米堆到地头上,还要用?头,费劲的把苞米秸秆从硬的跟水泥地似的的土地里刨出来,玉米秸秆晒干之后,就成了烧火做饭或者烧炕的上等燃料。

苞米熟透了,地里种的稻谷也好收割了,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喜欢喝小米粥,以前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每次熬点小米粥,两个孩子跟个小馋猫似的,将粗瓷大碗添的干干净净的,一粒米也不会浪费,特别是小军,这个孩子的命,比闺女春霞的命更苦,自生下来就没有吃过娘一口奶,甚至对娘一点印象都没有,就是靠着喝着小米粥,慢慢的长大的。

因为两个孩子喜欢喝小米粥,李建国今年特意多种植了些,去年的两个孩子过年都没有回来,已经一年多没有见到春霞和小军了,李建国想着,等把庄稼收割完毕后,带着自己种植的小米和玉米面,到深圳看望自己的孩子们去。

孩子们忙,就不让他们来回奔波,地里的活忙活完了,把家里的活计整理整理,将家门的钥匙给王柱子,让王柱子帮着看管几天,喂喂猪圈里的猪和几只鸡,自己就到深圳去,看看孩子们,顺道欣赏欣赏,电视新闻联播节目里,经常提到的经济特区深圳。

可是今天感觉实在是扛不住了,在地里抗了一天,坚持不住的李建国,太阳还没有下山的时候,一步三晃的回家里,将肩膀上的?头一把扔到了院子里,拉着两条如同灌铅一样的腿,一身的泥巴顾不上打扑一下,也顾不上洗一

把沾满了泥土的双手,一头倒在了炕上。

这个身体难道是要造反?这几天李建国感觉自己的胃部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甚至王柱子过来给自己送饭菜的时候,都说自己的脸色不大好看,可是李建国是一个要强惯了人,听王柱子说自己的脸色不好看的时候,还没有好气的回复王柱子,你才脸色不好看呢,吓的王柱子放下饭菜就回去了。

上次小杜和蕙兰回来之后,小杜给王柱子留了一笔钱,王柱子不敢将这笔钱乱花,全部都存在了银行里,有次镇上的王大夫碰见了四处瞎溜达的蕙兰娘,告诉在医院门口守着毛驴板车拉活的王柱子,蕙兰娘的情况,可以吃药治疗,虽然不能彻底治愈蕙兰娘的疾病,但是至少可以让蕙兰娘的意识清醒一些。

王柱子听了王大夫的话,取出一些钱来给蕙兰娘买了一些,可别说,吃了大夫开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之后,蕙兰的娘的精神的确比以前好了很多,甚至能帮着王柱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和农活,这样一来,王柱子的压力减轻了好多。

这个苦命的婆娘,跟了自己一辈子,疯疯癫癫一辈子,终于跟着闺女蕙兰沾点光,用小杜留下的钱财,购买了这些药,让蕙兰娘能稍微正常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