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清理炮腔,然后用顶杆把丝绸药包、铅弹分别推入压实,火炮后方有一个点火的小孔,以锥子扎破药包放入导火索,一人持炮杆瞄准,另一人用火绳点燃发射。除了铅弹和铁弹之外,近距离还可以发射散弹,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这个时代搞出这种武器,简直就是欺负人了!
商周时期啊!
别人也就用个混元金斗、诛仙剑什么的,你竟然用火炮?过分了!过分了!
所以这两门半斤小炮,秦钧决定只作为秘密武器,不到万不得已不拿出来。
秦钧开发的另一个项目,是造船。
两千多年前钧祖发明竹筏战舰,并且引入了“制河权”的理念,当时谁能主宰大河谁就能成为整个流域的霸主。
如今随着陆地开发各地道路贯通,陆权已经渐渐取代河权成为争霸的主题。
不过无论是战争还是生产,水路的意义仍然非常巨大。
竹筏这种东西过于沉重,逆流而行的时候太吃动力速度缓慢,秦钧准备把真正的木板船造出来。
造船的前置科技首先是锯子,也就是要造出木板。
另一个就是钉子,用来连接这些木板。
然后木板之间的缝隙,需要用粗麻纤维用凿子打进去,这个工序叫做“打麻”。
麻纤维和木板在泡水湿润之后会膨胀,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再涂抹石灰、树胶、树漆等等效果更好。
现在“油桐”这种植物尚未被开发,否则用其种子榨出的桐油与石灰混合调成油灰,用来填补船板之间的缝隙是最好的,另外木板上还可以涂上桐油防腐。不过没有桐油也没关系,毕竟造船历史比桐油的使用久远得多,不是缺了它就不行的。
总之秦钧依靠查阅的资料,设计造出一艘船没有问题,甚至还可以给它加上风帆,不过初期的质量肯定不怎么样。只有随着工匠们的手艺增强,造出来的船才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秦钧埋头攀着科技,结果入冬前商朝又来了一个使者。
这次只是普通的信使,他从陆路骑马过来只花了十天的时间,带来了商王帝辛给周国的命令:“令,周国国主姬昌之长子姬考,入朝歌为天子驾车!”
秦钧听到消息,立刻赶往议事堂。
姬昌把信使安置好之后,就召集众臣来这里商讨应对之策。
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得忧心忡忡。
商王要姬考入朝歌驾车,说白了就是去当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