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熙知道,他们这些正了八经的动物学研究生,即使余吉安这边的项目算是已经非常宏观了,但也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在户外的。
每出去几个月,回来以后就要看大量的文献,然后把数据细细分析再整合。
若是发现了什么异状,便得绞尽脑汁思考原因,这原因仿若空中柳絮,有时无论如何也抓不着,这会儿,就看见师兄只能抓着自己本就为数不多的头发了。
其实对于野生动物,人们一向有许多误会。
有些误会,甚至连动物学家最开始都是十分认同的,可正是在这么一次又一次的分析,溯源,证实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这群“邻居”越来越了解,也渐渐明白如何尽量同它们共处。
她此刻在小本子上写好“协助师兄论文”几个字。
又听见余吉安在抽屉里淅淅索索翻出了个什么纸质文件。
苏念熙对色彩很敏感,她一眼看出封面是张精美的照片,一看便是出自大家之手。
“国家地理动物影像这个系列下个星期会在桦城首展,他们也与我和何老师所在的中心有些往来,因此欢迎这边派几个志愿者过去,顺便也检查一下动物资料有没有什么错漏。”
余吉安把展览的邀请函放在桌上。
苏念熙偷偷伸出一根手指,悄悄在桌上划拉过来,翻开来看,
身旁的人也都好奇地凑过来。
“哇,银泰酒店诶。”
她惊叫出声,忽然觉得这样有点显得自己没什么见识,又装作若无其事。
易剑倒是开始絮叨:“银泰酒店的玻璃房最近刚建好,倒是符合这展览的身份,要是能去看看也不错……”
余吉安当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因材施教,他带了几年的学生,兴趣在哪个方面自然渐渐明晰。
易剑这回不在前往澜沧江的队伍之列,他是个性子活泛的人,无论在哪里总显得活跃。
甚至有点不与人说话就会不开心。
因而,比起其他人,倒是更加适合从事一些需要社交的工作。
余吉安虽然是个大学老师,可从事动物保护多年,也深知要将环保这件事情推行开来,其实仅仅凭借着几个学界内中人的努力是不够的。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环保这事儿,最开始就是三种人才会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