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时,雷鸣上学的事情不得不提到日程,各个小学都开始报名招生了。
刘春富带着雷鸣兴冲冲地去煤矿子弟小学去报名,却被告知不能接收,因为雷鸣的户口不在煤矿。
想起曾经跟一个叫梁旭的朋友和子弟小学校长一起吃过饭,刘春富赶紧到学校门口的公话亭给梁旭家打了电话。了解情况后,梁旭满口答应给问问,说和小学校长关系很好,应该没什么问题。
刘春富焦急地在电话亭附近来回走动着,他怎么也没想到上学还要煤矿户口。而雷鸣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学校拒绝了,依然处于要上学的兴奋之中,还不时主动地和在学校门口滞留的其他小朋友攀谈呢。
过了半小时左右,刘春富终于耐不住性子又给梁旭打了电话。接通电话后,梁旭有些沮丧地说,“李校长说今年矿工子女入学人数太多,非煤矿户口或非矿工子女一律不接受。”
“唉,这可怎么办呢?我亲戚这孩子已经九岁了,他父母都没了才来投奔我。如果我连学都让他上不了......”
不等刘春富诉完苦,梁旭就安慰道,“刘主任你先别着急,子弟上不了,还可以去附近的鲁村小学去上。”
“鲁村小学我也不认识人,也不知道人家让不让上。”刘春富叹了口气,“我去试试吧。”
“那你直接去找鲁中玉校长就行。子弟小学李校长说了,如果你愿意去,他就给鲁校长打个电话。”看来梁旭和李校长正儿八经探讨了这个问题,怪不得半个多小时也没给刘春富回音呢。
“那我现在就去鲁村小学报名。谢谢你了啊,抽空叫上李校长一起吃顿饭吧?”得人帮助,总得要表示表示的。
“这个不急,等孩子上了学以后再说吧。”梁旭笑呵呵地道别,挂了电话。
既然子弟学校读不了,去鲁村小学也未尝不可,鲁村小学和子弟小学的距离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学生的来源不同罢了。只要能学知识,在哪里不是学习呢。
刘春富带着雷鸣去百货商店买了伍佰元钱的购物卡接着去了鲁村小学。路上,刘春富简单地向雷鸣说了换学校的原因,不论他现在懂还是不懂,他早晚都得接受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