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是年了!”
晚饭后,薛德珠撕掉帘的日历,惊奇的叫道。
薛研一听,忙拍了下自己的脑壳:
“爸爸,我才想起来了。年,咱们这里有什么习俗吗?这周的作文让写年俗。”
薛德珠边用纱纸打磨着手里的一根木棒,一边歪着头问:
“研儿,中午你不是这周作文让你们写......写什么来着?反正不是这个题目。我在回来的路上还琢磨着,周日领你去儿童公园,让你写个关于孝心的作文。”
薛余一听儿童公园,忙跑过来,坐在薛德珠的怀里:
“爸爸,我也要去儿童公园。”
正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的万慧来转过头来问:
“孝心的作文,去儿童公园?”
薛德珠马上兴致勃勃的讲了一个孝子坟和故事。
那是建于1913年,位于旧城西门外,墓主是一个叫王梦惺的道士和他母亲。
1899年,王梦惺母亲病故,葬母后,入辽宁千山道观。
到了1910年,王梦惺返回母亲墓边苦守,且终日不与外人交谈,忍冻受饿以尽孝道,世人为其孝心所感动。
当时的吉长道尹颜世清赠其头箍,长春南岭驻军的曹锟(民国总统)赠其“孝有可风”匾额。三年后,王梦惺去世,世人将他们母子合葬一处,并在王梦惺坟旁建起了一座道观,这就是名噪一时、观者如云的长春孝子坟。
孝子坟最初是用青砖砌成,为直径5尺,高约15尺的两层六角形建筑,其南面悬挂一块匾额,上书“百代馨香”,两旁有砖刻的对联,旁边影梦惺王公祠”字样。
墓前有一块高一尺多,宽约半尺左右的石碑。
到了三十年代,修建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时,孝子坟虽在慢车道上,但还是保留了下来,工程为此更改路线和排水管线。
后来,由守坟道士陈至生(庆才)用捐款对孝子坟进行整修,建筑材料由青砖改为石材,形成孝子坟后期的面貌。
解放后,孝子坟仍然是长春人和外地来长春的游客经常光鼓地方,当时留下的老照片,背景也多是于此。
直至到了1958年,孝子坟被长春市政府拆除,墓中骸骨和骨灰被转葬于朝阳沟墓地。
孝子坟拆毁后石碑和石构件散存在人民公园(今儿童公园)院内。
薛德珠讲的绘声绘色,最后还道:
“我听了这个故事,都挺感动的。一定带你们去儿童公园找找。”
薛德珠讲故事期间,万慧来几次都想打断他,还是强忍了下来。
此时,她再也没有办法忍了,把手里的书本一合,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