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到了九月份,薛德珠、万慧来一家人,已与纪良和他的女朋友陈娇很熟悉了。
在这其间,从六月份,当一张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运动会宣传画,在大街巷子里张贴,上面除了有健美的运动员,还有宣传语:
“锻炼身体,锻炼意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广播里,收音机中,人们也不停的开始听到“第四届全运会”的各种报道。
十岁的薛拯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一些,经常是围周“活动站”里孩子们的“王”。
每每出门来玩,必带着三岁的弟弟薛眩
这“活动站”,也桨向阳院”。
薛家的那栋平房前面,有一块空地,做了一台用红砖砌成的“乒乓球”案子。
还安了四个有挂座的大秋千。
向阳院,是孩子们每流连忘返的地方,更是梦想发源的地方。
在那里,活跃着方圆几公里的邻居大人和孩子们。
全国各个城市以居委会所辖的街巷为单位,为开展群众的文化、娱乐、教育活动,成立了“向阳院”。
邻居们也叫它“活动站”,这地方,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独有的精神坐标。
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这里玩耍和游戏。
大人们茶余饭后,就坐在周围聊,也在照看孩子。
整个城市基本上由大片大片的平房组成。
住宅也多数属于“组织上”分配的,同一个单位的职工聚居在这一片区域内。
而这区域内中心的这种活动场所,一律叫做“向阳院”,还真的很形象。
课后,更是个孩子们学习的场所。
几张板凳围坐成一圈,便拥有了一个别致的课堂——向阳院课堂。
大家不分年龄的,在向阳院里读报纸、听广播、唱歌、讲故事。
你可以当老师,也可以当学生,一起互助学习。
薛拯的课余时间,就是带着三岁的弟弟泡在“向阳院”。
六月三十日那是个星期六,气很好。
“向阳院”的广播里,正放着新闻:
“......这届运动会由共青团中央、国家体委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举办了新长征火炬接力,7月1日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点燃火炬,50多万名青少年参力跑,途经15个省市,历时77,行程里,将于9月15日把火炬传到北京第四届全运会开幕式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