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少不了冷面,面上抹了一层油,不至于面放久了会糊掉,调料更是和面分开放的,最大程度保证了面的口感。
此外,冷面上的配菜也值得一说,黄瓜丝和梨子丝这两样标准配菜自不用提,还有鸡丝和香菇丝,以及时人爱吃的姜丝,满满的佐菜和面拌在一起吃。
藕是时人夏日最爱食的一口菜色,南北各地都有种植藕,早已形成可观的产业,但时下以苏州出产的藕品质最优,被列为贡品,刘辰星吃不大出来这藕是哪儿产的,但听送吃食来的杂役太监说,史馆夏日的藕都是从苏州来的贡品,可谓每一口都是钱,这还做成了糯米藕,放了不少蜂蜜,一个字就是贵!
再有一碟儿炙鹅肉、一碟儿金丝枣糕,最后还有一碟饭后水果,居然是甜瓜和新鲜的荔枝。
这时候荔枝,只有岭南才产有,要将荔枝从岭南运到京师长安可不是一件小事,一盘里虽然只有区区五颗荔枝,可架不住时下荔枝价值连城,天朝的天宝年间,不就出了一首诗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看着这几样史馆午食,刘辰星不由再一次感慨史馆的待遇好到极点,怕是长安里的权贵之家也不过吃这些吧。
老师姜墨是个住在农舍的隐形富豪,前几日她去习字,就有荔枝端出来,这五颗荔枝就不拿去献丑了,家里的人除去她,正好五口人,数目刚刚好。
来史馆也要快三个月了,当差的杂役太监知道她的习惯,隔个十天半月有好吃的就会打包带走,反正省下的这一口本来就是她自己的,没人好说她占公家的便宜,便在她每一餐的食盒里都放了一张黄色的油皮纸。
荔枝口感败坏太快,现在就拿纸打包了太早,将五颗荔枝放到一旁的消暑冰块上,先冰镇着,今天老师姜墨去乐游原上的观音寺访友了,放她一天假,正好下班后,她就能直接带着还冰的荔枝回家。
想到家里耶娘和阿婆他们吃到荔枝的模样,尤其是小堂弟大呼小叫的吃货样子,刘辰星“扑哧”一乐,从梯子下的冰块走回案前坐下,就是把调料倒进冷面里,两三下拌好,便开始大快朵颐。
这时的公务员上班早,下班也早,刘辰星吃过这顿午食,在办公室里把今上午没弄完的那一点资料整理了,也就小半个时辰,便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