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星一边研磨一边思索,少时,便有了想法。
人要入乡随俗,文章亦要。
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就从古至今说起,从史馆的起源说起,这也比较适合她来言论,毕竟她今天才是第一天人史馆,有些具体的事不能写的太深,所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是以史馆的存在的意义和风气而言。
本朝从前朝开始,历史出现了偏差,汉魏的时候历史轨迹几乎一模一样。
这个时空的史馆制
度起源也同样可追溯到东汉初年,当时的东观、兰台既有了国家修史机构的雏形。然而那时并未形成统一的、固定的官方组织,仍以私人修史为主,乃一种子承父业的“家修”形式。
直至本朝确立了史馆制度,标志了修史上了一个新台阶,此乃创新。
写到这里,想起了天朝的唐时建立了史馆制度,自此以后成为定制,代代相传,终至清末,未曾断绝,其存在意义绝对空前。
如是,刘辰星在这里又多着墨了几句夸赞史馆的存在重要性,更夸赞了一下史馆在女皇的统治下更加大放异彩。
这样该夸的夸了,再将史馆诸如“欲览前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以古为镜,可知兴替”等存在意义说了一遍,就该转折了。
这样意义重大的史馆,能为史馆的官吏者,当有与之相匹配的才德,今夕却出现了孙典书一类的官吏,写到这里就可以直接把指责孙典书的三大问题写出来了。
当然了,一个流外的吏员,还不值得大书特书,如果这样写了就是小题大做了。
但是孙典书却可以引出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个无品无才之人,是如何在史馆这等地方做了十年的吏员?当初又是如何通过考核进了史馆?
?西木子提醒《寒门凤华》将第一时间在旧时光文学更新,记住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