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耗,时间不早了,马家姑娘应该快进城了,两人也就没在继续逛,而是回了城门口的包子铺。
快要临近包子铺,还隔着两间店铺,刘长富又开始紧张起来。
走路的速度明显缓慢了。
当两人的脚步停在包子铺门前时,刘长富站在铺子外面的屋檐下,想进又不敢进,不停的深呼吸,可那脚下还是迈不出去!
见状,刘月瑶抿着嘴偷笑。
堂哥害羞紧张起来的样子,还真是有趣呢!
“哥,马家人应该还没到,铺子里面就一个妇人带着个小男孩在那吃包子呢!”
顺着刘月瑶的话,刘长富也往店铺里瞅了一眼,见里边果然没有马家姑娘的踪迹,这才松了一口气。
刘月瑶赶紧道:“哥,趁着马家人还没到,咱赶紧进去,找个视野开阔的好位置先坐下来。”
古代的相亲和现代的有些不同,男女双方都比较矜持,不像现代,男女双方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就约好地方碰头,然后坐下来喝口茶,吃个饭,交谈一番。
在这里,男女双方,会选在一个地点,最好是人多的地方彼此远远的看上几眼。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打量。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瞅对方的样貌,身板儿,吃相,与人搭话时的反应神情……等等!
一个人的品性咋样,从平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一言一行的细节中,多多少少能看出一些。
期间,双方可以不用打招呼,当然,相上了的,会来事儿的人会机灵的上去打个招呼啥的。
于是,堂兄妹二人走进了包子铺。
刘月瑶视线扫过去,寻找到最佳位置。与刘长富一起在最里边,靠窗的位置坐下。
边上的那张桌子,坐着刚才那对母子。
妇人瞅着年纪不大,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模样普通,穿的也不咋样,头上还包着一块青蓝色的头巾。
她身边的小男孩约莫两三岁,跟大多数庄户人家的孩子一样,又黑又瘦,显得一双眼睛格外的大。
大大的脑袋上,头发枯黄且打着卷儿。身上穿的衣裳也不好,补丁叠着补丁,有旧有新,应是上边的兄姐退下来的旧衣裳。
妇人正跟大口的吃馄饨,一勺子一个,吃得很香。
小男孩跟前也放着一只小碗,里面倒着小半碗馄饨汤。
但他很调皮,手里拿着一只啃了一半的肉包子,在凳子上忽上忽下,显得很兴奋,没一刻消停。
“小顺,你再跟只猴子似的蹦来蹦去,娘真要拍你了!”
妇人皱着眉头严声呵斥道。
岂料,她的话音刚落,站在凳子上的小男孩手臂不小心扫到了桌子上的那碗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