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抡起铁镐,轰然敲下,几下的功夫,就掘出个口子,水流顺着豁口缓缓而流,把周围泥土沁润松软。
他又加了把劲儿,把豁口进一步挖大,水流由缓慢变得激荡,将豁口越冲越大,最终轰的一声,将土石屏障彻底冲开,奔腾而下。
沈白跟着水流向山下飞奔,进一步查漏补缺,使水流沿着正确的路径流动。
水往低处流,水势当然越来越大,待冲出神山力场范围,冲入早已对接好的沟渠中时,水势已如九天之水,轰隆隆倾泻而下,一发而不可收拾。
激荡的水流溅起漫天碎玉,众村民躲闪不及,都被浇成了落汤鸡,却无一人叫苦,反而各个喜上眉梢,甚至张开双臂,尽可能多的拢到更多的水滴。
村民们或当年亲眼见过、或听老辈的提起,大多知道神山上的深潭有多大,没有人会想到从一处潭水里引流来的水会成如此大势,因为这很不科学。
当然,科学在这个世界里本就没有市场,百姓们认的只是只是神仙事迹。
既然是神山,山内的潭水自是神潭,如此一来,有再大的水势也解释得通了。
水流激荡不休,沿着早已挖好的沟渠引入农田之中。且神山上隆隆作响,水流竟有源源不断之势。
沈白跟着水流飞奔下山,一路上封堵围劫,简直是累成了狗。但仰望神山,一条银龙飞驰而下;眺望田地,水流正迅速的填满水渠,无远弗届。
这趋势不太对,可别旱灾变水灾,那笑话就大了。
“快,水太多、太快了。你们马上将沟渠与其他田地接通,派人马上去通知云家大叔,迅速调集人手。我去山上再行封堵一翻。”
沈白分配好任务,又得往山上跑。没办法,水势至山下已不可阻挡,唯有在源头处才能稍微控制。
好在沈白这阵子勤学苦读,自知要挖渠引流后也借阅了相关书籍学习,早就在潭边准备了落闸巨石,并备好了相关支点。
屁颠颠跑到潭水旁,先将支点打开,用撬棍把巨石顶下去,缺口一变小,水流自然就缓了。再将早已准备好的二次截流装置都用上,一点点加固忙活到了下午,终于将粗糙的控水系统完全加固好,使得水流不再是放出去的鸭子,而是变成了温顺的绵羊。
向山下望去,约有三五百人在田地里加紧作业,将原本的沟渠一条条相连,水流沿着沟渠流动,在落日的余晖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潭水源源不断的一泻而下,视野里已灌溉的田地就已经超过百亩,这大大超出了沈白的预期,也让他多出了更多的困惑。
这困惑源自于潭水,源源不绝的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