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海霞有时加班到12点才回家,林南生也去她的厂门口等她,这让林南生很不爽。
林南生在厂里加班,好歹还有加班费,但是燕海霞的厂里加班,都是没加班费,而且拿得都是固定工资,况且又不交养老保险。
加班到夜里12点,早晨还是要7:30迟到,这谁愿意?如果长期以往,谁的身体吃得消?
林南生经历过这种上班频率,没休止的加班,而且干活最多,拿的钱最少。看到燕海霞可能要面临他以前的处境,让他有了提前要给燕海霞找厂的念头。
星期天,林南生买了两包中华,带着燕海霞在附近的企业园区转悠。寻找电线杆和交叉路口,看有没有张贴招工启示。
为什么要买烟,逢人打招呼,有求于人,总免不了要发烟,寒暄两句,借此了解这个企业的大概。
林南生最怕的就是企业为了赶工发货,不停歇的加
班,把工人活人当死人用。这在当时的小厂都是很普及的,没有订单就放假,有订单就拼死拼命加班。
林南生带着燕海霞在企业园区溜达了两圈。
在一家厂房比较气派的纺织厂进去了,陪同燕海霞填了简历。林南生发现燕海霞对大厂很畏惧,似乎没进过大厂,对在大厂里面上班畏畏缩缩的!
出来后,燕海霞说:“南生,我不习惯里面的环境!”
林南生心里理解,以前燕海霞待过的企业,只有十几个人,冒然进入几百人的大企业,难免感到心理恐慌。但林南生也不强求,就在园区一家一家的企业,依次敲门去拜访。
园区路头也是一家小厂,很对燕海霞的胃口,看厂门就知道厂子不大。工人了不得二三十人。
林南生递上一根烟,问:“咦,这位师父,我刚看见几个工人从大门口走过,这里面的生意应该挺好吧!”
门卫接过烟,一看是中华,面色自然就友善起来:
“这里还是挺忙的,常年都有做,没有放假。”
林南生从没抽过烟,更没买过45块一包的中华。但是你发给别人烟抽,而自己不抽,别人不会有与你聊天的浓厚兴致。
所以林南生自己也点了一根,有一茬没一茬的与门卫闲聊。只是为了得到这个厂的内情。
林南生虽然怯懦、懦弱,习惯性的服从别人。但从没以讨好别人的口吻跟别人讲话。
林南生第一次以讨好人的口吻跟人讲话,与门卫抽了一支又一支的烟,山南地北的胡侃,呛得自己胸口发疼。见聊天已经到了火候,就切入正题,问道:“师父,这个厂,还在招人呀!”
门卫说:“招呀!厂子常年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