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临终之际,将儿子叫到身边,给每人一根筷子,他们很快就能折断。老人又将筷子扎成束,自然几人就不能再折断。
老人用这法子教导儿子们团结地力量大。
对于杨曜德而言,他看到的,不止是一家人、几个兄弟团结的力量大,而是一国人,若是有了同样的心念,往同一个方向使力,那才真叫力量大。
当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要吃饭、要生活,要把所有人团在一起,最好的法子,便是犹如在驴子前方吊一个红萝卜,让这些人都有同一个追求、同一个目标。毫无疑问,这同一个目标,最好便是富贵荣华。
在这一个理念支撑下,杨曜德对边城的治理,便是有钱大家一起赚、多劳多得的状态,只要能干活、愿意干活、愿意费心思干活的,无论是种地、打猎、经商、做工还是别的,只要动,就能活。
边城里,多少年人们都提着心吊着胆,生怕哪一天狄戎人攻破了城门,他们必须离乡背井,甚至身首异处,可如今,大好地生活就在眼前,谁能不努力奋斗呢?
当年,朝廷颁布圈地制的时候,人们白天黑夜,不辞辛劳地开荒垦地,就为了多占一些地。可当三年免税期过了,沉重地赋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累死累活也不能饱食,反而是放弃土地,做乡绅富户地佃农还能吃上饭,谁还愿意为自己做工呢?可如今不同啦,赋税减轻了,他们种自己地田,自己做主,别说吃饱饭了,还能有余粮,让他们吃住睡在田里都愿意。那田里长着的也不再是苦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啊。
没了捣乱的人,边城发展得愈发迅速,杨曜德和徐悦兰欢喜之时,也不免有些担忧。
徐昭鸿自送了莫娜入京之后,盛大的婚礼已经过去了半年,眼看着从盛夏进入严冬,新的一年将至,徐昭鸿却始终没能回到边城。
传来的消息是承平帝感念徐家父子为国戍守边境多年,劳苦功高,如今太平盛世,让他留在京城享受富贵荣华。
这听起来似乎是好事,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架空了权力。一个将领,不上战场、不入军队,就如同老虎被关进了笼子,成了一只供人取乐的玩物。
只是,为人臣子,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徐悦兰没有忘记系统里的小恶魔曾道大哥会因自己而死,但他们夫妻俩被承平帝点名无诏不得入京,她也只能安慰自己如今与大哥相隔千里,大哥不会受到自己的影响,不会出事。
转眼之间,新年过去了。春寒料峭之际,京城传来讣闻。护国公在睡梦中安然逝去。